近日,蔡英文当局罔顾台湾民众反对声音,执意开放日本受核辐射污染地区的食品进口,其卑躬屈膝的媚日丑态暴露无遗。拒不放弃“台独党纲”的蔡英文与积极推行“军国主义复活”的安倍,未来还可能进一步勾连。蔡英文为何对日本患有“软骨症”?“挟日抗陆谋独”的诡计真的能实现吗?
众所周知,日本殖民台湾长达半个世纪之久。但蔡英文当局在向台湾民众特别是青少年讲述这段历史时,却故意回避其野蛮行径,凸显其“正面贡献”,声称台湾之所以能够较早地建立起现代农业,主要归因于日本的统治。把日本形塑为“恩人”,为的就是培养台湾民众的“日本情结”。不仅如此,蔡英文方面还着眼未来,声称要将台日关系由“一般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由“利益共同体”转化为“命运共同体”,甚至还恬不知耻地提出台日应该成为“哭笑与共的夫妻关系”。
针对这些言行,外界称蔡英文为日本的“儿皇帝”。实际上,这并非偶然,背后隐藏着极其复杂的原因。
首要因素当然是蔡英文个人的“台独”意识作祟。受家庭等因素影响,蔡英文内心深处潜伏着浓厚的“台独”情结,并与亲日情结和“皇民化”思想相互交织。迈入政坛后,她又拜“自称是日本人”的李登辉为启蒙导师。这些都强化着其日本对台具有“天然的历史文化连结”的认识。着眼现实,蔡英文则是想利用日本来突破台湾自身经济困境。台湾是一个外向型经济体,但目前持续低迷,亟须扩大对外出口,日本很自然地成为重点考虑对象。不仅如此,蔡英文还幻想借台日关系融入美日同盟,强化美日台战略对接。她知道自己不可能与美日公开缔结同盟条约,但希望能以日本为桥梁,将台日关系与日美关系关联起来,达到“联美日抗大陆”的目的。
只不过,这样的“如意算盘”恐怕打不转。台湾势单力薄,在与日本的角逐博弈中毫无优势可言。从过往经验来看,如果两岸关系较差,日本就可以“吃定”台湾,无需对台让利;但如果两岸关系较好,日本为防止两岸联手,反而会极力拉拢台湾。例如,在马英九之前,台日曾就渔业协议进行了十余轮会谈,但都无果而终。后来马英九上台后两岸关系渐好,日本政府唯恐台湾当局倒向中国大陆,不得不做出妥协,与台湾签署“渔业合作协议”。
现在蔡英文自废武功,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及其核心意涵“一个中国”原则,直接导致两岸关系日渐冰封。失去中国大陆作为坚强后盾,台湾在对日博弈中自然也会失去最为重要的依靠,当然也就不可能为台湾争取到最佳的现实利益。11月1日台日举行“海洋事务合作对话”,最后双方草草收场、没有达成任何协议,即为明证。在媚日路上渐行渐远,蔡英文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