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2016中国文化产业指数在京发布,北京位列第一。寒冬将至,北京文化产业的热度却丝毫未减:“蜂鸟计划”、文创园升级、文博会京津冀合作签约…千龙智库带您深入了解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那些事儿。
资料图
文博会签约文创项目
历时4天的第十一届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于10月30日落下帷幕。本届文博会共签署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交易、艺术品交易、银企合作等协议总金额958.33亿元人民币,其中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项目签约额达165亿元人民币,成为本届文博会上的热门话题。据悉,京津冀三地在物流、农产品、动漫原创作品“走出去”、文博单位设计资源共享等方面,都展开了深入交流和合作。北京新媒体集团还全方位展示了融合发展的最新文创产品和服务,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的应用也成为展会大热门。首都版权产业联盟推出了首都少儿文创优秀工程,项目覆盖舞蹈、表演、音乐、美术等,填补了儿童文创的空白。
“蜂鸟计划”与文创园转型
近日,朝阳区正式启动“蜂鸟计划”,助力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的文化企业升级发展。“蜂鸟计划”尝试以信用体系建设为媒介,使企业通过“信用”开启资本市场大门。实验区依照成长性好、创新性强的标准,确定了首批入选“蜂鸟计划”的企业名单。入选的企业,除了获得快捷担保、银行见保即贷、执行优惠担保费率和贷款利率的金融服务外,实验区还要对企业给予担保费、信用评级费用50%的补贴,并给予企业30%-70%的贷款贴息。文创实验区还将对“蜂鸟企业”实施动态管理,并每年定期发布“蜂鸟企业”名单,对于发展速度快、创新成果显著的文创企业将继续加大支持力度。
同时,文创实验区2016年还引导转型升级了万东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铜牛电影产业园、东郎电影创意产业园、C3青年时尚产业园、西店记忆·CBD文创小镇5个特色文创园区,据统计,文创实验区核心区范围现已聚集了56个文化产业园区,基本形成了转型升级创业园错位、协同、融合地发展格局。
文化融合发展搭建桥梁
由北京市文资办主办,以“文化科技融合发展”为主题的第三届北京市文化融合发展项目合作推介会近日举行。北京新媒体集团的“北京时间”网站和“北京时间”APP、恒天文化产业投资集团的“时尚·北京”系列活动、东道品牌创意集团的道道创意平台、北京震宇翱翔文化创意公司的奥秘世界VR体验馆等在推介会上亮相。推介会采取“企业介绍+成果演示+合作洽谈”的方式,并通过论坛研讨,使政、学、产、研、用各个环节形成了有机对接,共同探讨文化与科技如何融合。据悉,本届推介会为20多家文化与科技企业搭建沟通桥梁,实现合作意向签约逾45亿元,比2015年翻两番。
在文化融合发展方面,推介会注重文化与体育、旅游、科技等各方面的融合,同时搭建平台促使文化融合的项目在北京真正落地。目前,文资办正在研究出台推动政策,使文化与相关产业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得到更多支持。
资料图
惠民文化消费季促文化消费增长
为促进文化消费,第四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于8月16日拉开帷幕。截至10月中旬,第四届消费季实现累计消费人次4736万,直接消费金额79.11亿元,较上届均有大幅增长。本届消费季向市民发放总额为1000万元的北京惠民文化消费电子券。另外,北京文惠卡也将借此实现转型升级,民生银行将发行“中国民生银行北京文惠卡联名卡”,由此实现银联支付等金融功能。
文化消费季期间,北京16个区联动促进文化消费,每个区都有各具特色的文化消费活动。如东城区举办南锣鼓巷戏剧展演季、“戏剧东城”文化惠民活动、王府井国际品牌节等主题活动;朝阳区举办798艺术节、751国际设计节、潘家园工美非遗嘉年华等主题活动。
本届文化消费季还首次推出“北京文化消费品牌榜”评选活动,包括评选年度“十大文化创意产品”“十大文化旅游线路”“十大文化消费地标”“十大文化体育赛事”和“十大文化艺术展演”等5大类50个文化消费品牌。(综合北京日版、北京晨报、北京青年报等相关信息整理)
(千龙智库生产真知灼见。了解更多内容,敬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