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首都公共文明引导工程是首都公民适应国家现代化进程,推进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这一实践体现了首都公民在推进首都治理现代化中的主体地位。
2001年4月,北京市以申办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紧紧抓住社会反映强烈,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和首都形象的乘车秩序混乱等为突破口,组建北京市共建文明乘车秩序协调小组,成立了由1300多人组成的公共文明引导员队伍(原文明乘车监督员),在市、区重点大街的430多个公交站台,广泛开展了“文明乘车从我做起”宣传教育活动。十多年来,这一活动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经受了北京奥运会、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等重大活动的锻炼和检验,不断发展和完善,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宣传员、文明礼仪示范员、排队乘车引导员、群众困难排解员、交通文明协管员、治安防范信息员、站台环境维护员、公共文明观察员等“八大员”作用,引导员总数发展到9000人,所服务的公交地铁服务站扩大到2300多个。文明引导员活动范围由公交地铁站台向交通路口、春运场站、体育赛场、演出场所、公园景点、学校社区等社会公共领域拓展,由城区向远郊区县扩展。在服务时段上,从早晚上下班高峰时间为主,向全市性重大活动、重要事件、应急服务全时段全天候扩展。同时,组建了首都公共文明引导巡访团,邀请专家学者、社会名人、媒体人士、热心市民,对全市公共文明引导行动进行指导和监督。公共文明引导行动的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工作制度不断完善,工作网络更加健全,呈现出综合性、专业化的良好发展态势,迈出了首都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步。
公共文明引导行动获得首都各界和市民的广泛认可和好评。15年来,这支队伍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同时,也增强了自信心、荣誉感,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投入到公共文明引导行动中。完全可以这样说,公共文明引导员能做到的,目前常住首都的2100多万市民应该也能够做到。关键是需要发扬光大公共文明引导的成功经验,以组织动员更广大的市民参与推进首都治理现代化的积极实践。这即是公共文明引导员队伍的成长给予我们的最大启示。
公共文明引导在推进首都治理现代化中所内含的道德价值,体现在公共文明引导行动中的道德示范作用上。公共文明引导员要更好地通过“榜样引领”“道德示范”去感染广大首都公民,充分发挥公共文明引导的道德价值。公共文明引导充分体现了道德建设广阔而深厚的社会基础。只要调动了群众的热情、用好了群众的力量,道德建设就有了源头活水,就有了不竭动力。我们要顺应社会期待,大力推动公共文明引导的道德实践,不断激发人民群众投身道德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首都公共文明引导行动要更加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贯穿于人们社会生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日常生活基本遵循的基础工程。要继续坚持、完善公共文明引导,致力于全面提升首都公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乃至首都文化发展,使公共文明引导行动成为展示首都文明形象的亮丽风景。(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北京伦理学会名誉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