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政经] 2016北京市“放管服”改革知多少

2016-10-10 09:17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9月27日上午,首批8家“五证合一”企业营业执照在海淀工商分局大厅颁发,这标志着北京“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的全面启动。作为北京市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精简审批的具体措施之一,“五证合一”进一步提高了审批效率、降低了创业准入成本,对于推进创新创业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均起到了积极作用。2016年,北京市为推进“放管服”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做了哪些工作?千龙智库对相关信息进行了梳理,以飨读者。

hxcqlzk20161010004

2016年8月24日,北京市新闻办公室召开《北京市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新闻发布会》。千龙网实习记者 张曈摄

精简审批事项,清理中介服务

2012年以来,北京市已先后取消和下放511项审批事项,精简比例高达52%。2016年,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北京市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并主要集中在5个方面:一是清理行政审批事项;二是清理中央设定的197项本市实施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彻底终结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三是清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年底前至少精简一半;四是清理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清理名目繁多的行业准入证、上岗证,减少创业门槛;五是清理涉企收费事项,严格落实已出台的各项收费清理政策,切实为企业减轻负担。

同时,2016年年内将建立5张清单,分别是2016年版市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部门责任清单;完善负面清单,全面实施新增产业禁限目录;出台清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清单;完善涉企收费目录清单。

hxcqlzk20161010003

8月25日,企业工作人员在海淀区工商分局办理换照业务。千龙实习记者 张曈摄

由审转监,“黑、红名单”双管齐下

作为监管改革的一大亮点,去年年底,政府部门正式出台了116项通用责任清单、6大专项责任清单,并将各个部门“必须作为”的各项职责公之于众。2016年,北京市将全面开查事中事后监管,这意味着政府部门的定位将实现由审批到监管的转变。在通用责任清单的基础上,北京市还将进一步细化所有部门每一项职权运行环节对应的责任事项。此外,在去年已经制定的人口调控与服务管理、大气污染防治、城市环境秩序治理等6个专项责任清单基础上,今年还将编制8个专项责任清单,包括城市应急管理、环境保护、缓解交通拥堵等重点领域。

“单靠政府执法部门的监管,已经很难适应目前的形势,有时不仅不能达到监管目的,还容易引起执法机构与企业和群众的对立。” 据北京市审改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放管服”改革将转变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通过运用诚信体系、信用信息加强信用监管,逐步形成政府部门协同联动、行业组织自律管理、信用服务机构积极参与、社会舆论广泛监督的共治格局。

据悉,北京市工商局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已归集信息7400余万条,日均查询量超过160万户次。未来,北京还将研究制定信用信息相关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信息归集、公示和应用,积极推动建立市场主体诚信档案、行业黑名单制度、市场退出机制,通过“红名单”“黑名单”双管齐下,推进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

hxcqlzk20161010005

资料图

推出“民生清单”,制定公共服务模块

北京市近期启动了公共服务事项梳理试点,在民政、住建、卫计3大民生系统共梳理出878项事项,并开始在全市推展“民生清单”模式。2016年年底前,北京将完成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公共服务事项的梳理,建立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届时,每个事项都将公开办理依据、流程、申报材料、办理时限等要素,并作为政府为企业、群众提供服务的基础性信息,纳入全市统一的数据库严格管理。

同时,北京市还将按照企业、市民两个维度,对需要办理的事项进行梳理、归类,形成公共服务模块化管理。原来需要逐个事项咨询、分散办理,且缺乏统一规范的多事项工作流程,今后会由市编办将其整合“打包”,制定各个服务事项办理的整体流程图,形成服务手册,让群众一目了然。目前,西城区已做出探索,推出了西城区行政服务办事攻略,在政府相关部门可以找到口袋书,或者通过扫二维码获得信息。

随着公共服务模块的不断制定和完善,具备条件的事项还将实现网上办理。下一步,北京市将着力推进信息共享,加紧研究建立全市统一的大数据中心,逐步整合“条块”数据信息,消除“信息孤岛”,使市民从“少跑路”到“不跑路”。(综合北京日报、东方网、首都之窗等信息整理)

1452216898652

(千龙智库生产真知灼见。了解更多内容,敬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责任编辑:韩新春(QY0001)  作者:薄晨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