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民政事业“十三五”规划于8月30日审议通过。规划分析认为,“十三五”时期北京市虽仍处于中度人口老龄化阶段,但劳动力供给相对充足,社会负担相对较轻,是开展老龄工作难得的缓冲期。
北京市养老场所从哪里来?养老补贴怎么用?养老队伍如何建设?千龙智库对相关信息进行了梳理,以飨读者。
资料图
养老场所
机构养老
为缓解养老机构入住难局面,北京市规定,市属国有企业配建的公益性社区公共服务网点,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疏解腾退的厂房、校舍、培训中心等设施,都要优先用于养老服务。同时,鼓励民间资本对企业厂房、商业设施及其他可利用的社会资源整合改造,用于养老服务。支持中央在京单位和北京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将所属的度假村、招待所、疗养院等转型为养老机构,并向社会开放。
另外,北京还重点关注针对失独、失能老人的养老服务。日前,北京首个专门接收“失独老人”的养老机构——北京市第五社会福利院启动,截止到9月20日,第三批入住“五福”的老人已公示。据悉,针对失独老人这一群体在心理上的特殊需求,“五福”专门设置了咨询室、心理干预室等,并且将配备专业的社工对入住的失独老人进行心理辅导。
居家养老
距离近、方便,是居家养老的最大优势。据悉,北京将建设1000个具有文化娱乐、日间照料、精神关怀、养老助餐服务等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同时通过新建、购置、租赁等方式,由政府无偿提供设施,解决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用房问题,促进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深度融合。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表示,北京市将加强新建住宅适老化设计,实施老旧小区无障碍改造计划,出台政策支持社会力量对社区和居家设施进行适老化改造。目前,北京市已对5000户老人家庭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城六区计划于9月底前确定符合改造条件的试点项目,2016年年底前完成试点项目增设电梯改造。2017年,相关部门还将继续安排资金,对托底保障、困境保障和重点保障的老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
另外,北京市还将研究制定居家养老子女护理补贴政策,鼓励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共同生活。
资料图
养老补贴
保险
北京市失能老人全面筛查计划于2016年下半年结束。届时,北京将以筛查数据为基础,建立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人的照护服务补贴制度,并选取试点区建立长期的照护保险制度。
作为全市首个针对失能老人长期照料的政策性保险,北京市海淀区失能护理互助险已于7月5日启动。政府补贴20%,个人每月缴纳76元,参保的重度失能老人可享每月1900元上门护理服务。
此外,北京还将通过多样化的老年人保险设置,实现“机构和居家”“门里和门外”全覆盖的保险体系。相关部门新增了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综合责任险、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居家意外伤害险,今后还将继续安排养老服务机构综合责任险和老年人意外伤害险等。
北京通
北京市65周岁以上老年人优待卡更换“北京通—养老助残卡”工作正式于2015年正式启动。目前,北京已完成16个区135万老年人的制卡信息核对,芯片测试、公交系统升级等工作也在顺利推进。北京市老龄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换卡工作力争2016年年内完成。下一步,市老龄办将制定出台《北京通—养老助残卡管理办法》,对卡的功能设置、申请与审查、制卡与发卡、使用与管理、临时卡的管理、法律责任等内容做出明确规定。
资料图
养老队伍
经国家卫计委审批,2016年7月,北京市丰台区率先在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展开先期试点,制定了《社区居家老年人家庭卫生服务管理办法》,明确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为辖区内高龄、计生困难等家庭中不能自理和半自理老人提供居家上门医疗服务。
据悉,北京市卫计委已得到国家卫计委批复,明确医疗机构以家庭病床、巡诊等方式开展的医疗服务,属于合法职业行为。北京市确定在东朝海丰四个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居家老人上门服务的试点工作,还将研究居家医疗及护理服务项目收费标准调整。
针对养老服务人才紧缺的难题,北京将进一步加强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开展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实行养老护理员全市统一管理,为养老护理员提供从初级护理员到高级护理师的职业晋升渠道。2017年,北京计划安排养老护理员培训经费和养老护理改革试点经费,并在海淀区开展试点。
同时,北京还将建立由卫生、居(村)委会、社区志愿者共同组成的应急救援组织,并与110、120、999急救联动,实现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与居家老年人24小时互通互联。(综合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等相关信息整理)
(千龙智库生产真知灼见。了解更多内容,敬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