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作为北京主要的水源地之一,官厅水库是北京人耳熟能详的名字。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上游持续的水污染和枯水情况迫使它退出了城市生活饮用水体系。这个地处河北张家口与北京延庆交界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库,似乎也逐渐淡出了北京人的视野。然而今年汛期,北京多地降雨量充沛。继密云水库蓄水量15年来首次突破14亿立方米后,作为北京重要备用水源地的官厅水库,也传来了蓄水量增加的好消息。
官厅湖毗邻多个自然风景区,汛期过后,那里的环境有新的变化吗?“丰水年”的到来,对官厅水库产生了哪些影响?站在开辟“首都第二条水生命线”发展关口的官厅水库人,又做着哪些默默无闻的努力?近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探访官厅水库。
现场
水质清环境好鸟儿欢唱
官厅水库毗邻野鸭湖、康西草原等多个知名风景区,今年水库涨水了,水质也改善了,这对当地的动植物生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长期在官厅水库附近进行巡护工作的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李理告诉记者,官厅水库近年来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就涨水情况来说,“过去我们能把巡护车开到滩涂和湿地边,现在真的很难靠近,开到一半轮子就被水没过了”。尽管巡护工作压力大了,但从生态滋养的宏观角度考虑,涨水是一件好事。
但从微观,也是从一个很有趣的角度讲,涨水却给不同习性的候鸟群体带来了“喜忧参半”的消息。比如对大天鹅小天鹅、疣鼻天鹅、豆燕、鸿雁、白额雁、绿头鸭、绿翅雁、弯嘴鸭等喜欢“水上漂”的鸟类来说,涨水是好消息,这意味着他们的活动区域大了,觅食更丰富了。这几年,野保人员在官厅水库监测到大天鹅种群,已经达到五百多只,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但是,涨水也让一些动物受了“委屈”。比如对涉禽鸟类,灰鹤、鹳鹤来说,它们嘴长腿长脖子也长,喜欢在小溪中和滩涂中觅食。水位上涨后,只好跑到水库周边的农户家的玉米地里觅食。这意味着,它们的“零嘴儿”少了。
但最让人欣慰的,就是水质的提升,这无论对植物、还是动物,都是实打实的好消息。李理说,天鹅等雁鸭类鸟类在水库的出现以及存在的数量,都是衡量水库水质的重要指标。现在,不仅官厅水库周边鸟的种类多,而且数量多。不像鹭科鸟类,只要在有水的地方就可以觅食,天鹅和灰鹤选择栖息环境时,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水质更清了,环境更好了,鸟儿的叫声听起来更欢畅了”。
汛期
员工加班是家常便饭
很多市民不知道,官厅水库是北京市水务局的下属单位,是咱北京的水库。但是,水库的地理位置却横跨京冀两地,其中四分之三的面积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剩下四分之一的面积,在北京市延庆境内。
由于水库位置特殊,又处在京城“上风上水”的黄金位置,所以每到汛期,官厅水库的工作任务显得有些特殊,他们要同时关注京冀两地的天气预报。
一般来说,降雨云刚到河北,河北下雨了,官厅水库就要开始做好防汛准备。当雨云过境水库后进入城区,城区开始下雨时,官厅水库上空可能已经晴空万里了,但即便是这样,只要北京启动防汛预警,官厅水库也会进行联动,确保防汛工作万无一失。
比如今年的7·20特大暴雨。7月18日,处于水库上游的张家口市气象局立即发来“重要天气预报”。尽管此时北京城区还没开始强降雨,但官厅水库已提前进入备战状态,对大坝工区危旧房屋、排水沟渠进行巡查,与防汛工作相关的科室,也开始了彻夜的值守。
7月20日,强降雨抵京。北京市防汛办将防汛响应等级提高至Ⅱ级,官厅水库内部也下达了一条前所未有的命令:“全体人员在岗值守,市区通勤车取消!”那个晚上,水库一百多名员工全都没有回家,紧张忙碌的气氛可想而知。
记者也了解到,今年7·20特大暴雨以来,官厅水库入库总量2500万立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官厅水库蓄水量达到3.72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9亿立方米。既平稳度过汛期,又补充了雨水,这对官厅水库来说,无疑是个利好消息。
效果
循序渐进改善水质
蓄水量上涨了,市民更关心的就是水质问题了。一位老水务工作者告诉记者,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官厅水库入库河道水体腥臭难闻,水面上漂浮的泡沫就有一米多高。到了2003年,这种情况有所改观。那时兴建了黑土洼人工湿地,不仅帮助官厅水库把五类、劣五类水全面提升到四类,还不断接近三类供水水质的目标。
黑土洼湿地位于官厅水库管理处北40公里处,面积足有100个足球场大。之所以库水的水质提高,是因为水库四成的来水都要先进入“黑土洼稳定塘”,才能进入官厅水库。
“稳定塘”有沉淀作用,首先可以帮助含沙量高的河水减少悬浮物。河水接着再流进“植物塘”和“碎石床”,那里的芦苇、蒲草、荷花、水葫芦、小鱼、野鸭等动植物已经建立起一条湿地生物链,不仅能够有效抑制水中藻类生长,还可以从水中吸收降解氮、磷等有机物,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黑土洼湿地管理所所长吴玉欣说,来水在黑土洼湿地内一共停留九天,水质从浑浊变得清澈,效果肉眼可见。
另外,湿地在设计之初,已考虑到来水流量问题。当水流量在每秒20立方米以下时,来水可以引入湿地净化。但如果数字超出,水流过快,来水混杂的大量泥沙就会冲击湿地的生态系统。那时,他们会把湿地的入水口关闭,让来水经过溢流坝后直接入库。
令人欣喜的是,今年官厅水库上游地区汛期降雨过程平稳。水流量一直在每秒20立方米以下,就算7·20强降雨那几天,湿地也保持着全勤的工作状态。
特写
树杈划破了他的手臂
官厅水库水文站是永定河上游第一座控制站,也是国家重点水文站之一。它控制流域面积43402平方公里,直接维系着永定河流域,特别是下游京、津地区重要城市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八号桥水文站是官厅水库入库的主要控制站,不分天气、不分昼夜地随时掌握入库水信息是基本的工作职责。7·20特大暴雨当天,遥测信息显示,八号桥河道水位持续上涨,但八号桥入库站的电话却始终接不通,值班员也“失联”了。
吴建书,官厅水库防汛办公室副主任,心里万分着急。他即刻组织人员带上测验设备到20公里外的八号桥水文站进行测流,查看值班人员的安危。
路上,他不停地给八号桥站值班员打电话,电话那头总算传回了嘶嘶啦啦的声音,“水位一直在涨!电话线被雷劈断了,手机信号也不稳定。”刚说完,信号又断了。
到达水文站后,大家赶紧穿上雨衣雨鞋奔赴河道方向。入库站地处偏僻,下车后还需步行,大伙儿已经习惯了在泥泞中前行。
“杨阳,控测流缆道!李姐负责计算,王师傅观测水位,我去看测验断面上游的情况”。吴建书一边布置工作,一边透过窗户看到,靠近河道的水尺上斜插着一根大树枝,它不仅影响水位观测还对河道水流产生阻力。时间长了,水尺还可能被水流冲歪。
穿上救生衣,系上安全绳,握着测探杆,一点点向河道边试探着前行,吴建书要去“排险”。疾风骤雨让他不敢懈怠。进入河道,水位没过腰时,他才勉强能碰到树枝。拉扯、晃动,水流削弱着他的努力,但他又要确保自己在激流中站稳。眼看着就要成功,吴建书猛地一拽,水流突然让树枝一转,尖锐的树杈瞬间划破他的手臂,鲜血直流……
可以说,上面的一幕,就是水文人工作中的一个缩影——他们每天要把第一手水文数据传递给后方,保障水库和水库下游的生命财产安全,就是他们的使命。
每个水文站距离生活区十几公里远,路途崎岖,环境偏僻。水文站,就是几间外形普通的平房,办公区域后面,会有几张床,每次遇到重要水情时,工作人员需要守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