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因应之策

2016-07-29 09:01 学习时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因应之策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住基层社会治理这一基点、重点和难点,以法治思维谋划基层社会治理,用法治方式解决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突出问题,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当前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问题

基层组织自治能力和民主协商不足,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认识不足、动力不强、渠道不畅。受到长期以来自上而下管理体制的影响,村级组织的自治功能发育不够,有的村委会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的状态,有的村委会自治权则异化为变相的行政管理,不能很好发挥服务群众、化解纠纷的作用。同时,村民参与村务监督管理,特别是通过民主协商方式参与社会治理的意识和能力不足。基层群众尤其是弱势群众的组织化参与渠道不畅,利益诉求平台不足,导致权益保障不够,没有形成“合作治理”架构,从而寻求诸如诉讼、信访、向媒体曝光、举报等极端事件、群体性事件等个体化、间接性救济途径。

基层组织和群众法治意识不强。治理主体法律素养和法治能力不足,广大农村熟人社会、人情社会特征仍未改变,小农意识、小农经济和宗族意识在基层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一些村民在利益分配面前,往往囿于短期利益和家族利益的考虑,以民主的形式限制或剥夺部分人的利益,如剥夺“女子户”的土地收益分配权,出现自治过程中侵犯村民合法权益的现象,涉及村民与自治组织之间的诉讼案件频发。

基层党委、政府社会治理理念不能与时俱进。基层党委、政府还没有实现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理念转变,治理方式单一、被动,主要依赖于行政命令和国家强制力,疲于应付和解决具体问题,缺乏源头性、长效化的社会治理机制和措施,没有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局面。

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单一。村委会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本应发挥公益服务、监督政府、协调利益、整合诉求的职能,在向组织成员准确传达政策信息的同时,通过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把组织成员的需求反映给政府,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然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职能的缺位,使得政府与社会之间丧失了缓冲和沟通环节,尚未构建起有序有效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导致潜在的矛盾纠纷隐患难以及时排查发现,发现后又不能及时介入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直接涌向信访和诉讼渠道。群众“信访不信法”“以访代法”等问题比较突出,通过信访渠道反映问题的意愿强烈,无理缠访、闹访现象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损害司法权威的重症顽疾。创新县域社会治理体制,提高县域社会治理能力,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如何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发动多元主体参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让乡村干部、联村法官、驻村干部和德高望重的老人参与说事,整合社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将自治手段、行政手段和司法手段结合起来,实现政府治理、群众自治的良性互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构筑起纵向多层级管理与横向多主体协同的树状社会治理模式,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纠纷的发生。

坚持民主协商。社会“管理”向“治理”的变化,很大意义在于秩序建立从对人们外在行为的“压制”向人们内心自觉的演变。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必须改变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模式,在实行真正民主上下功夫,在提升自治能力、自治解纷能力上下功夫,促进社会自治优化,形成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良性运行。

激发社会活力。基层自治既是在基层治理中实现人民主权原则的顶层制度设计,同时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组织架构和运行模式,更是提高公民责任感、调动公民积极性、激发参与活力的需求。在社会治理中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从完善基层自治机制、培育群众民主法治意识入手,最大限度激发参与热情和社会活力、调动公民积极性和社会责任感,集中民智、激活民力、凝聚民心,真正实现基层群众自治。

形成法治引领。社会治理的目标是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而在其终极意义上,是实现人的幸福与发展。良善的社会治理必须最终回归到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特别是对基层群众自由、平等以及合法权益的保障。国家治理的实践表明,法治是最能有效保障人权的治理模式。只有牢固树立法治理念,保障法治化取向,将民主治理与依法治理有机结合,引导群众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社会事务,才能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保障基层群众合法权益,确保基层社会长治久安。

挖掘本土资源。任何一种治理模式的生成,都不能脱离地域乡俗、传统文化、历史条件和群众心理特征的土壤,都必须立足本国实际,必须借助传统文化的力量,关注、运用中国社会的文化特质,特别是源自传统文化倡导的道德伦理、以和为贵、礼义廉耻等稳定持久的思想文化底蕴。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必须从实际出发,吸收借鉴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之间巨大的社会差异现实,按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的原则,寻求本土、多元、有效、文明的治理模式。

来源标题: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因应之策

责任编辑:韩新春(QY0001)  作者:刘小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