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解非首都功能 2016北京将如何发力

2016-06-12 11:04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2014年把紧产业准入关,2015年启动存量疏解。围绕非首都功能疏解,北京的推力和津冀两地的拉力正汇聚形成合力,已取得实质性进展。2016年北京在疏解非首都功能方面将如何发力,同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千龙智库对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的成绩、2016年疏解的相关政策以及专家对疏解工作的建议意见进行了梳理,以便读者对疏解非首都功能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疏解工作已取得积极成效

过去两年里,北京像做外科手术一般,向外疏解了许多“家底”——北京工业已向河北转移项目逾80个,总投资额约1368亿元。当然,疏解功能并不是甩包袱,对于高能耗、有污染的项目,北京则是就地淘汰。除了工业项目,2015年全年全市共撤并升级清退低端市场150家,对于“磁石”一般聚集人流的物流基地、部分教育医疗公共服务设施等,也都在逐渐疏解之列。

两年来,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工作稳步推进,到2017年,全市燃煤总量将控制在1000万吨以内,全市PM2.5年均浓度比2012年将下降25%左右。减负后的北京,天会更蓝,水将更清。

1464590832279

相关政策:2016年疏解非首都功能突出“三个聚焦”

一是聚焦重点区域,选好点。从一个点出发,对一个片区统筹考虑,实现重点区域集中连片疏解。目前,六区政府正在研究制定重点区域疏解治理、以重点突破带动区域整体疏解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关意见

二是聚焦重点平台,对好表。市域外围绕集中构建“4+N”产业合作格局(“4”即共建4 个战略合作功能区,包括河北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合作区、河北张承生态功能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N”即主要是发挥市场作用,由企业根据自身发展实际,结合当地资源禀赋,自主选择若干个产业项目承接地),会同天津、河北加强承接载体的统筹规划和布局,引导企业向具有专业优势的平台集聚,实现精准对接,精准疏解。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提高承接地承接能力。

三是聚焦重点政策,逐个突破。北京市已经制定出台了税收、区域差别价格、规范企业搬迁等5 项政策。目前正在研究制定控增量、疏存量两个政策意见的配套政策和实施方案、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配套政策、推动调整新增产业禁限目录涉及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同时,正在研究设立非首都功能疏解引导资金,进一步加大对疏解项目的支持力度。

3333

专家建言:要想取得新突破需处理好三个关系

疏解非首都功能与强化“四个中心”功能是一体两面,紧密关联,疏解工作要想取得新突破,需要谨慎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减”与“增”的关系。以是否符合首都功能定位为判定标准,不符合的要坚决“减”,持续推进城市“瘦身”。在疏解过程中,还要围绕“四个中心”建设促进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一些功能的强化,弥补发展的不足。

二是处理好“转”与“升”的关系。疏解不是简单的产业转移,更不是污染平移。污染产业要就地淘汰;制造业要在转移的同时实现技术、产品升级;批发市场则要以转移为契机推动业态、环境升级,以保持客源稳定和市场活力。

三是处理好“腾”与“用”的关系。疏解腾退空间优先用于保障首都功能,优先用于生态环境建设,优先用于停车场、文体设施等民生项目,适当用于高端产业发展。无论哪种利用方式,应避免腾退空间成为资源、人口甚至低端产业再集聚的场所。(综合新华网、北京日报等信息整理)

qlzk

(千龙智库生产真知灼见。了解更多内容,敬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责任编辑:管雪莲(QY0024)  作者:韩新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