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关于中国在非投资的五个谬论

2016-05-03 10:11 参考活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一直以来,中国和非洲的亲密关系吸引着国际社会的关注,当然也伴随着非议。一些西方舆论怀着不服、不满或嫉妒的心态,散布一些别有用心的言论。这些言论充满偏见,甚至连一些西方学者都看不下去。日前,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布罗蒂格姆撰文,列出并批驳了五条最危险的、执拗的、不停地被媒体重复提及的关于中国开发非洲的谬论。

第一个最具破坏性的谬论是,中国只想攫取非洲的自然资源。其实,仅在2014年,中国企业就同非洲签署了超过700亿美元的建筑合同,将促进非洲关键性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就业机会,并提升当地劳动力技能。科技公司也为非洲当地发展作出了许多贡献。十多年前,华为就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建立了西非培训学校,开始磨练当地工程师的技能。这些工程师现在正在建设移动网络,这是非洲电信革命的关键一环,其他行业也是如此。

第二谬论,中国对非洲援助的数额惊人。中国并没有明确公开过对外援助的详细数额,但每隔几年会公布一份总体数据。比如,2010年至2012年,中国对外官方援助增长迅速,但总额只有144亿美元。相比之下,2013年兰德公司的一份研究报告夸大地认为,仅2011年中国官方的对外援助就已经达到1893亿美元。他们的计算方法大有问题,例如,把“一群中国商人在某个埃及商业论坛中签署了价值2.5亿美元的22个协议”之类的商业报道作为佐证,且不说这样的谅解备忘录只有很小的一部分能够成为实际的项目,更荒谬的是,他们居然把这样的协议算作中国的援助承诺。日本国际合作研究院作出了更严格缜密的估计,认为中国在2011年的援助是适度的45亿美元。最近几年各中资银行每年约向非洲投入100亿美元。即使是这个程度的融资,也已经很难在那些担心债务上升的国家里实现了。2014年,加纳就降低了向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贷款的额度,从三年前签约时的30亿美元降至15亿。

第三,中国企业主要雇用的是自己的国民。事实是,香港学者调查了在40多个非洲国家的400家中国企业后发现,虽然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职位倾向于由中国人担任,但超过80%的员工是当地人。一些公司更是高达99%。霍普金斯大学在埃塞俄比亚的研究发现,近4800名埃塞俄比亚人被中国公司雇佣来建设城市轻轨项目,4000名埃塞俄比亚人在中国鞋业集团华坚工作,一些当地工人甚至被派到中国接受管理培训。

第四,中国对非援助和融资是为了确保自己在非洲石油开采权和采矿权的稳固。然而,一组真正跟踪中国援助承诺的研究员报告说,至今没有发现中国的援助直接换取了矿产和石油开采权的情况。多数情况下,中国的银行要求安全稳定的收入,以保证在非洲的大额贷款,但并不包括矿山或油井。加纳用农作物可可作为部分偿还从中国进出口银行获得了5.62亿美元的贷款。与此类似,给加纳提供的30亿美元贷款(后来被减为一半)用石油出口进行偿还,但石油特许权是由英国跨国公司图洛石油和其他非中国的合作伙伴所拥有的。在刚果共和国,中国提供了一个15亿美元的石油支持贷款,但是石油被欧洲公司道达尔和埃尼汲取。

第五,中国对非洲的土地贪得无厌,甚至计划派遣中国农民去非洲耕种粮食作物然后再把粮食运回国。有报道说中国企业得到了将近1500万英亩的土地,但3年实地考察显示,只找到了少于70万英亩的购地证据。现存规模最大的中国农场是橡胶,糖和剑麻的种植园。没有一个种植园是用来种植粮食作物并出口到中国。虽然像赞比亚这样的国家现在有多达数十个中国企业家拥有农场来种植农作物、养鸡,但主要用来满足当地的市场。

(综合:《外媒报道中国在非洲投资的谬论:这5条最恶毒》等相关资料)

文/义言

参考活页二维码

责任编辑:管雪莲(QY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