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环保局13日发布《2015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通过持之以恒的节能减排、污染治理,全市空气质量达一级优的天数增至105天,湖泊未出现重度富营养化问题,生态环境质量级别达到良。其中,怀柔、密云、门头沟和延庆四区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均达70以上,生态环境质量为良。
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简称EI)达到64.2,其中植被覆盖指数略有增加,生物丰度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胁迫指数和污染负荷指数保持稳定。远郊区EI明显优于城区,特别是北部和西部山区普遍优于其他区域,怀柔区分值最高,达到73.2分,接近优等级别,成为全市生态环境最好的区。
全市地表水水质同样呈北高南低特点,上游水质总体好于下游。全市监测的五大水系有水河流95条段共2284.6公里,其中Ⅱ、Ⅲ类水质河长占总长度的48%;潮白河系水质最好,大清河系与北运河系水质总体较差。
北京市环境状况的整体好转得益于多项污染减排措施的深入推进。
据统计,全市去年完成近9万户平房燃煤取暖户和5900蒸吨燃煤锅炉的清洁能源改造,累计发放环保标志的载客和载货机动车达528.7万辆,空气中二氧化硫年均浓度、一氧化碳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浓度值均达到国家标准。
通过建成、改造张家湾镇、永定镇等6座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厂),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31.26万立方米,新增再生水日生产能力33.36万立方米;100家规模化养殖场实施粪污治理工程。全市修复污染土壤160万立方米,密云、延庆首次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考核范围。
今年本市将全力整治建成区黑臭水体、城市下游不达标水体,重点治理散煤、高排放车和城乡结合部污染;布设大气污染监测点65至70个,其中80%已完成站点选址,力争今年6月试运行。
链接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是通过综合区域内生物的丰贫、植被覆盖的高低、水的丰富程度、遭受的胁迫强度、承载的污染物压力等方面评出,分值0至100。其中,得分超过75的为优。怀柔等四个远郊区得分接近优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