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陕西省部分市纷纷流传出因吃大盘鸡感染H7N9死亡的谣言,此谣言主要在微信群及朋友圈中流传。3月22日,安徽省公安厅官方微博“@安徽公安在线”发布辟谣信息称:“李某因散布涡阳县有人吃大盘鸡感染H7N9死亡谣言,已被治安拘留。”淮南市也有相关谣言传出,淮南市政府官方微博@淮南发布也进行了辟谣。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公安局也于21日将散布谣言的周某抓捕归案。
近段时间以来,关于H7N9的谣言经久不衰,常常会在朋友圈里被转发,并且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了多个变种。有关部门虽然及时辟谣,但朋友圈却陷入传谣易、辟谣难的怪圈。
微信谣言的传播特点
近些年微信谣言渐呈泛滥之势,针对微信频现的谣言进行分析,微信谣言呈现如下特点:第一,“食品安全”、“人身安全”及“疾病相关”是当前微信谣言的三大主题。第二,喜欢用100%、第一等夸大性词语强化问题的严重程度、吸引读者注意力。第三,消息源与主题相关性弱,事实依据模糊。第四,文章擅长利用大量图片引发公众的好奇及关注。第五,私密空间传播,自净机制较弱。
微信谣言的危害
由于微信属于强关系传播,是私密空间内的闭环交流,且微信多是亲人、朋友、同学等熟人圈信任度较高。正是由于存在这种高度的信任,所以谣言一旦在微信中传播很容易引发人们的恐慌情绪,严重的甚至会令事态恶性化发展并影响社会安全。
此外,由于大量的微信谣言以政府为最终诉求对象,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应对,那么就可能激发民众的不满情绪,最终势必潜移默化地损害政府形象和政府公信力,侵蚀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
微信谣言的治理策略
近年来微信谣言在突发事件中推波助澜的作用日益显现,致使很多小事件恶性化、扩大化发展而成重大公共危机事件。千龙智库研究认为,应对微信谣言首先要建立微信谣言预警体系,强化谣言监测预警,做到及时发现谣言;其次,相关部门要运用法律手段强化对不实信息发布者的追责,强化公民法律意识;再次,通过建立政务微信矩阵、媒体微信矩阵以及开发微信后台辟谣信息推送机制,扩大辟谣信息的到达率,令民众及时了解真相,减轻谣言造成的危害。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杨建华表示,作为个人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信息时要有选择性、有理性地转发,必须仔细斟酌。同时,网络后台要加强相应的管理,相关部门要强化对不实信息的追责和监管。(资料来源:千龙智库·综合舆情产品发展中心 韩新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