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美国原驻华大使骆家辉在大使馆支起仪器开始监测并公布北京的PM2.5数值,美使馆的数据就被很多人奉为衡量北京空气质量的“真标准”。一向对中国有些苛刻的美国《赫芬顿邮报》,近期,发表题为“How China Is (Surprise!) Its War On Air Pollution”(震惊:中国正在赢得空气治污之战!)的文章,以美国驻华使馆2008年以来的监测数据解读北京空气质量的变化。根据美国大使馆数据,2015年是历年来空气质量最佳的一年。
有数有真相,按照美国使馆监测点的数据,北京PM2.5指数2015年平均82.5,是2008年开始监测以来的最低年平均数字!不仅大大低于2010年PM2.5指数104.2的最高点,也比2014年的97.7下降了15%。2015年空气最清爽的月份是8月,PM2.5指数平均仅为44.7,甚至优于2008年的“奥运蓝”。要不是2015年12月PM2.5指数不幸破了12月份的历史纪录,达到162.1的高位,北京2015年全年空气质量的成绩单还会更靓丽一点。
很多人觉得2015年北京的空气很差,这主要是因为刚过去不久的12月拖了全年的后腿。12月是中国北方采暖期,再加之2015年的极端气象条件,这些都是导致重污染天气频发,且持续时间长的重要原因。从具体数据看,2015年12月北京市达标天数比例为35.5%,发布两次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所以给人们留下这样的印象。
实际上,2015年PM2.5达标的天数已经达到186天,占全年天数的51%,其中一级优首次突破了100天,达到了105天,比2014年增加14天;2015年北京PM2.5重污染天数共42天,比2014年减少3天。2015年12月14日,美国NASA称,据9年以来的卫星观测,北京地区空气污染程度大大下降。从春末到秋初,澄澈通透、相映成趣的蓝天白云几度刷爆朋友圈,从“APEC蓝”到“阅兵蓝”,2015年“晒蓝天”成为了北京市民生活的常态。在极端不利气象条件下,“红色预警”也许还会出现,但“北京蓝常在”必将成为我们的未来。
(综合:北京市环保局网站、北京市环境保护宣传中心微信公号“京环之声”、澎湃新闻、网易新闻等相关资料)
文/义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