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美国的公立教育,是“更少的学习,更多的游戏,更宽松的管理”。其实,在美国,公立中小学是扫盲教育,只提供基本、有限的教育。一个不去辅导班补课、不花大价钱去学习才艺、不参加社会活动去丰富履历的孩子,就几乎不可能进入名牌大学,这一切都需要家庭财富的支撑。名牌公立高中也有,但只占高中总数的5%。这些名牌公立高中的经费主要依赖于该学区的房产税,因此这5%的学校往往是在富人区,不是一般人可以读的。美国的私立中小学是精英教育,每年学费需3-4万美元,再加上必要的生活费,有能力供养孩子就读私立中小学的家庭十分有限。说白了,在美国要受到良好的教育,就是要“拼爹”,而且还是拼家庭的财富、社会地位。
美国教育的“拼爹”在大学上表现得更加明显。高等教育不是一般家庭所能负担的,奖学金也只够覆盖极少数家庭。根据《耶鲁校友杂志》上的一篇文章,2013年录取的耶鲁新生,只有15%的家庭年收入在6.5万美元以下。考虑到美国中等家庭年收入仅为5万美元,这意味着绝大多数美国家庭只能在耶鲁占据15%的位置。另外16%的学生,则来自年收入在6.5-12万美元的家庭。剩下的69%,来自年收入12万美元以上的家庭,这大致是收入在顶尖的10%的家庭。换句话说,最富有的10%的家庭,在耶鲁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当然,这些比例每年是有些浮动,但仅是一两个百分点而已,多年来基本稳定。其他精英大学也大同小异。
2004年,当时的哈佛校长萨默斯就指出,美国精英大学里的学生,有3/4来自收入最富有的1/4的家庭;而来自家庭收入在中等线以下的,仅占9%。苹果公司前CEO乔布斯也曾坦言,自己不想花父母半生积蓄去读大学,于是选择了退学。但是像乔布斯这样的天才,毕竟是少之又少。
名牌大学对捐款人或名人校友子女更是照顾有加。美国有超过2600所的四年制大学,其中1800所以上都是私立,所有的常春藤学校都是私立。私立学校按照私营企业经营,要保证收大于支。私立学校的录取过程主观性极强、透明度甚低。美国大学招生,尤其是这1800所私立大学,对于给校方提供大力捐款或者名人校友子女,都有一定比例的预留,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历史上,耶鲁曾经50%以上录取的,都是校友子女。当然,也不是随随便便哪个无名无分的校友都有份。随着竞争的加剧,这类学生比例虽不断减少,但至今也有30%。
(综合人民论坛网、《新民周刊》等相关资料)
文/义言
(摆事实,不空讲道理;说真相,不文过饰非。更多详情,敬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