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发生严重恐怖袭击后,中国对恐怖主义表示强烈谴责。然而,路透社在采访恐怖组织“世维会”后发表文章,宣称“中国媒体利用巴黎宣扬对维吾尔人的仇恨,煽动国内民族情绪”。BBC也在其中文网引用“世维会”发言人的话称,“中国是在利用打击暴恐的名义对维吾尔族同胞进行镇压”。
我们就纳闷了,为什么西方不管用什么方法对付恐怖主义都是合法合理的,一旦到了其他国家,就演变成“人权”问题?西方在打击恐怖主义时,宣称“决不手软”,到了中国打击恐怖主义时,就变成了“政府对宗教和少数民族的镇压”,变成了“新疆暴力事件的原因是中国政府对宗教和文化的控制引发了众怒”。
面对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某国外交部发言人的态度是:“我们对于当地的情况表示担忧,我们呼吁停止暴力行为。……我们对遇难者的数字表示遗憾,同时希望当地尽快恢复平静”“我们呼吁尊重人权和基本自由,尤其是言论自由、以和平方式和平表达的自由,尊重被关押者的权益”。
2013年新疆鄯善发生严重暴力恐怖犯罪事件后,西方媒体竟然称之为“中国民主运动的开始”。某国国务院发言人不怀好意地乱表态,甚至批评和指责中国的民族宗教政策。
“10·28”暴力恐怖袭击案件发生后,在BBC的报道中,恐怖分子、嫌疑人等词被打上引号,表现出对嫌疑人身份的不认可;CNN头条发表了文章《天安门爆炸:是恐怖主义还是绝望的呐喊?》。文中写道,“看看这些简陋的器具,汽油、刀具、铁棍,吉普车,怎么看都很难把这些联想成高度组织的恐怖行为”“怎么理解这次袭击,只要看看09年以来新疆日益增加的民族矛盾就可明了,新疆的维族人,他们的生活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大相径庭”。
而对美国发生的洛杉矶马拉松爆炸事件,奥巴马立即宣布波士顿事件是“一起恐怖主义行为”,并补充说:“无论何时,只要是针对无辜平民使用炸弹,这种行为就是恐怖主义。”
“3·1”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发生后,CNN在相关报道中将恐怖分子打上引号,并居心叵测地称此类持刀袭击并非第一次,2010和2012年也在校园发生过,但并无“政治联系”。美联社在相关报道中加上“官方所称的恐怖分子”这一前缀,《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将恐怖分子称为“攻击者”。
看看外媒对昆明事件和伦敦事件的用词差异就不难发现西方对待恐怖主义的双重标准:
12月5日,伦敦Leytonstone地铁站也发生了持刀伤人事件。同样是西方所谓的简陋器具,这次却不一样了。警方表示,正以恐怖主义事件调查此事。若此事发生在中国,套用西方“皿煮滋油”媒体的话来报道会是这样的:袭击者是受到压迫的少数族裔,多年来不堪歧视,为了追求自由平等才愤起反抗。他们使用的是一些轻杀伤力的刀具,却被当局无情打压……
难道真的是“只有西方的民主叫民主,只有西方遭遇的恐怖主义叫恐怖主义”吗?
(综合《外媒对中外两起恐怖事件新闻用词对比》等相关资料)
文/义言
(摆事实,不空讲道理;说真相,不文过饰非。更多详情,敬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