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雾霾 伦敦用了60年

2015-12-24 08:40 参考活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伦敦是世界上最早出现雾霾问题的城市之一。从19世纪初期到20世纪中期的100多年间,伦敦在冬季发生过多起空气污染事件,最早的记录甚至可追溯到1813年。“雾都”“阴霾”“昏暗”等词在19世纪的英国名著中常常出现。查尔斯·狄更斯就细致描述了伦敦的雾,“那是一种沁入人心深处的黑暗,是一种铺天盖地的氛围。”曾经旅居伦敦的老舍将伦敦雾描绘为“乌黑的、浑黄的、绛紫的,以致辛辣的、呛人的”。20世纪初,伦敦“雾日”(即视域不超过1000米的天数)平均每年多达50余天。

1952年12月5日早晨,伦敦人见到了一场从未见过的雾霾。有的人一出门裙边就立马变成黑色,头发也很快落满污垢,“你甚至能感受到空气中的‘沙砾’,让人根本喘不过气来。”这些雾霾可以穿透外衣,将内衣都变成黑色。空气不仅是黑色的,还带点黄,并发出臭鸡蛋气味。能见度剧降至只有几米,甚至只有30公分——往前伸出手臂,就看不到自己的指尖。很多人说,站着时已看不到自己的脚,只能摸索前行。这就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毒雾事件”,也成为了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

如日全食般的黑暗和让人震惊的伤亡数字让英国人开始深刻反思。1956年英国颁布了《清洁空气法》,用法律打响了治理雾霾第一枪,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法律中包括了4大治理措施:关闭市区内所有发电厂、鼓励工业企业外迁、改造传统炉灶系统、城市集中供暖。

虽然采取了严厉措施,但雾霾并没有立即好转。1957年到1962年,伦敦又接连出现严重雾霾。在此影响下,1968年,英国扩充了《清洁空气法案》。1974年,英国颁布了《污染控制法》,规定机动车燃料的组成,并限制了油品(用于机动车或壁炉)中硫的含量。经过20多年的努力,到了1975年,伦敦的雾日由每年几十天减少到了15天,1980年则进一步降到5天。

但是在1980年后,又出现了新的污染源,汽车数量暴增,尾气开始替代煤炭燃烧成为主要的污染源。于是,伦敦又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治理措施,包括建设地铁、控制政府用车、改造出租车等等。2002年,伦敦发布了空气质量战略。2008年,伦敦对大排量汽车的进城费升至25镑每天,闹市区停车位月租高达650镑,位居全球之首。经过多年治理,伦敦才慢慢摘掉了“雾都”的帽子。

(综合《英国伦敦雾霾治理措施与启示》《伦敦:治理雾霾60年仍任重道远》等相关资料)

文/义言

1448507699927

(摆事实,不空讲道理;说真相,不文过饰非。更多详情,敬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责任编辑:戴琪(QY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