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热点:完善公共交通票制票价体系

2015-11-24 11:27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监测数据1月13日6:00至1月14日6:00,数据采集涉及新闻、论坛、博客、微博四大信息源。

近期北京一系列的改革方案的发布,如差别化阶梯式价改、公交票价“差别化”等牵涉到了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的多个方面。1月14日《京酝酿4套地铁涨价方案 官方:低价令人偏好地铁》一文对此类改革方案做出解读,使得有关调价的新闻再次登上排行榜首位。

一、事件概述

1月14日,政协北京市十二届二次会议开幕。一早,政府委员陆续报道,委员们的提案第一时间受到了关注。其中,“北京地铁涨价”再次成为热议话题。

12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了《进一步加强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工作方案》。《方案》的提出,意味着北京地铁2元低票价时代即将终结。近日,《北京晨报》记者从市交通委运输局获悉,目前,关于地铁“差别化”票价方案正在酝酿,方案中包括“仅高峰期涨价”、“普遍调价”、“按里程分段计价”以及“有涨有降”等。另外,运输局也同时在对地面公交票价的相关方案进行调研,并且会稳步积极推行。

此消息经过媒体报道后,在微博、论坛、博客等平台中引起了网民对相关话题的大量讨论,截止发稿前,百度搜索“北京地铁涨价”,找到相关结果约5,490,000个。

二、趋势分析

监测数据1月13日6:00至1月14日6:00,数据采集涉及新闻、论坛、博客、微博四大信息源。

2014年1月7日,中国青年报通过对2282名北京市民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地铁涨价,36.1%的受访者支持,52.8%的受访者反对,12.7%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1月14日,北京晨报报道北京地铁正在考虑包括“仅高峰期涨价”、“普遍调价”、“按里程分段计价”以及“有涨有降”4套涨价方案在内的多种方案。

从统计结果显示,对于北京地铁调价方案各界人士看法、认识差别较大。如何完善公共交通票制票价体系和动态调整机制,在北京两会上也是代表委员们讨论的重点。

三、焦点分布

监测数据1月13日6:00至1月14日6:00,数据采集涉及新闻、论坛、博客、微博四大信息源。

1、政府发声

市交通委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地铁票价调整是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财政负担过重,公交低票价导致北京市每年都需要巨额财政补贴专项投给公共交通。2011年,本市针对公共交通财政补贴156.9亿元,2012年达175亿元,2013年达到180亿元以上。公共交通补贴占民生总额支出7.9%左右,这个数值高于医疗卫生。

另一个原因是低票价从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出行人群对地铁的“偏好”,造成地铁运量和拥挤程度大幅上升。

2、专家意见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与社会建设研究室主任、2013《公共服务蓝皮书》主编钟君表示,想缓解北京地铁的拥挤状况,涨价的效果可能并不明显。对于大多数北京普通市民来说,坐地铁是刚性需求,涨个一块两块基本不会把他们“挤出”到其他交通方式上去。

他还说,“目前,政府最重要的是应广泛听取市民意见,增加改革透明度,让老百姓把账算清楚,让大家了解财政对地铁补贴了多少、亏损了多少。争取公众的理解,保障公众的知情权非常重要。”

3、舆论观点

据《北京日报》报道,调查结果显示,几套正在酝酿的涨价方案中,“2元起步,超出一定距离按距离分段计价”的方案获最多认可,达33.8%。至于“全程通票制,在原有基础上上调”和“2元起步,超过一定站数按站数分段计价”两项,均获得21.4%公众的支持,“早晚高峰时段上调,其他时段维持现价”的方案支持率垫底,仅为17.6%。35.7%的受访者表示,坐一次地铁要4元,就有可能转乘其他地面交通工具;另有31.1%的受访者表示,最高能承受目前地铁票价三倍即6元的价格。

四、千龙舆情点评

公共交通票价调整,从一方面反应了在当前北京市经济稳步增长的情况下,庞大的人口流动给城市带来的活力,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公共交通的财政补贴政策给政府带来的巨大压力。

地铁拥堵的原因从宏观上说是受城市规模过大、发展过快、工作区与居住区距离较远等因素的影响;从细节说则是被工作区附近房价过高、地上交通拥堵等问题所制约。事实证明,两元票价这个“奥运福利”对于现今的北京已经不再合适了,从2008年奥运开始,北京地铁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截止到2013年初,北京地铁里程已经超过了442公里。一票即可走全程的运营模式,随着北京地铁里程的增加,其最初“治堵”作用已经日趋微弱。

相对于北京地铁来说,上海地铁的票价收费更为合理。目前上海地铁6公里以内票价3元,超过6公里后每10公里加1元,最高票价为11元。在全国其它的城市,地铁票价也都是按照“起步价+里程”来收费。

北京地铁票价的调整,对于公众的生活影响深远,需要我们以理性客观的科学态度,来探寻适合北京地铁运营的收费模式。

责任编辑:戴琪(QY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