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舆情热度指数旨在通过网媒曝光度、网民关注度、事件传播度等评估指标,直观地展示舆论关注状况,并衡量相关政府部门的舆情应对能力。
千龙网综合舆情产品发展中心发布2015年8月首都舆情热度指数,“传媒大学女生遭同学强奸未遂被杀害”“北京地铁女子抢座互撕衣无人劝阻”“三里屯优衣库惊现杀人事件”位列舆情热度榜前三位。突发事件频发,成为推高8月舆情热度的主要因素。
北京冬奥会成功、北京蝉联宜居城市、世锦赛、停限产、通州拆迁、单双号等重大事件、重大举措、重大赛事等相关新闻均登上8月舆情热度榜。
特点1:突发事件频发,涉及公众场所、知名地点、敏感人群等更易被关注
8月,首都地区发生多起突发负面事件,涉及社会治安、人身安全等领域,引起舆论高度关注。从《8月首都舆情热度指数》所涉及的前15起热点事件可以看出,其中突发性事件占到了6起。中国传媒大学女生遇害、北京地铁抢座撕衣和三里屯优衣库伤人事件舆情热度指数均高于85,位列前三名。
千龙舆情分析认为,8月首都地区的突发负面事件或发生在公众场所、知名地点,或涉及到敏感人群,如女大学生、孩子等,均具备被舆论关注和热议的基因,导致事件一发生即受到高度关注。
具体分析每一上榜突发事件,其受关注都是有原因的。近一年频频发生女大学生失联或遇害事件,传媒大学女生遇害事件一曝出便令“女大学生安全问题”再成舆论焦点。近几年,北京地铁拥挤一直饱受诟病,地铁内乘客互殴事件引起媒体关注和评论,甚至成为网民调侃的话题,当“地铁拥挤”再次遇上“抢座让座”这一敏感问题时,舆情想不爆发都难。而第三名的“优衣库惊现杀人事件”,因为有7月“优衣库不雅视频”的铺垫,再惹“围观”成为必然。
特点2:重大历史性事件带动传播,“北京”成为最热品牌标签
“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一直备受舆论关注。7月31日,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使北京成为世界上首个“双奥”城市,聚焦媒体和民众眼球。此外,英国《经济学家》信息部最新公布2015年全球宜居城市排行榜,“北京蝉联中国大陆最宜居城市”。在北京空气环境被高度关注并被广泛吐槽的环境下,该事件极具话题性,引起媒体大量报道的同时,更是引发网民热议。
特点3 :城市副中心效应明显,“通州”相关新闻皆被关注
8月,“通州副中心”一直是舆论热点。随着通州成为北京行政副中心尘埃落定,通州的相关动态备受关注,其中通州房价及拆迁则是关注焦点之一。解读《8月首都舆情热度指数》,前十名中有两条舆情热点都与“通州”有关,而且都与“房子”有关,一条是“北京通州限购令:仅本地户口可买”,另一条是“北京通州拆迁 大妈得5套房百余万现金”,可见其热度。
特点4:重大事件长尾效应明显,与抗战纪念、天津爆炸等关联性内容易被关注
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与抗战纪念相关的内容皆被高度关注,尤其是为保障抗战纪念活动顺利进行而采取的系列措施,如单双号、停限产等,更是舆论关注的重点。此外,“天津爆炸事件”发生后,该事件的后续发展以及相关追责等问题,包括“北京暂停易爆危化品经营”等,皆成舆论热点。可见,重大事件具有明显的舆情长尾效应。
舆情热点解读:
1、“优衣库”成“三里屯杀人事件”隐形推手
8月13日中午,网友@三千世界的一个俗人爆料:三里屯优衣库门口有一男的拿砍刀追人砍!!!目前歹徒已被警察制服了!网友@Yuki酱正在努力成为优质蟲師中 说:当时男子携长刀砍向一名女子,目前附近已戒严,今天神马日子 。
随后,@京华时报、@环球人物杂志、@北京人北京事儿等微博账号转发,带动起民间舆论场更多网民互动。同时,国际在线等媒体进行报道。舆论热度不断升温。“优衣库又出事了”成为此次事件广泛传播的标题。
8月13日下午15点22分,北京市公安局的官方微博@平安北京发布通报称,2015年8月13日11是49分,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接群众报警称,在朝阳区三里屯有一男子持刀伤人。接警后,公安机关迅速处置,将嫌疑人当场控制。
8月14日,北京晨报、新京报、京华时报等媒体相继报道,推动舆情热度继续升温。之后,随着事件解决,舆论热度降温。
从舆情传播情况看,该事件最先在微博上被网友曝光,之后媒体纷纷跟进报道。分析认为,此事件为突发性社会安全事件,具备吸引眼球的因素,同时事发地点靠近三里屯优衣库,又激发了“优衣库视频事件”的关联热度。整体看,舆论对此事关注度较高,曝光热度指数达98,位居第二,综合舆情热度为86,位列第三。从走势图可看出,因为相关部门及时通报此事,网民第一时间得知真相,导致热度持续期并不长。
2、“北京获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上演网络舆论全民狂欢
“申冬奥”舆情趋势图
从2013年11月正式确认申办到申办成功,一年零8个月,北京申冬奥在舆论的高度关注下走完每一步,直到2015年7月31日成功获取举办权,新闻及微博关注度继续攀升,到达顶峰。
当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北京获选后,境内主流媒体通过不同传播平台第一时间进行报道,瞬间引爆舆论场,相关报道量呈现井喷式增长。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等主流平媒都在头版头条或者以专版的形式进行了报道。网媒方面,新华网、人民网、千龙网以及腾讯、网易、新浪、搜狐等商业门户网站一方面在网站首页头条位置做申奥成功的信息发布,同时进行主题专题报道,系统地、全角度地对事件进行报道分析。媒体报道重点集中在民众对冬奥的期待、传播申奥成功喜讯、冬奥带给未来的畅想等多个方面。具体如下:
媒体关于“申奥成功”的报道侧重点占比
北京申办冬奥成功的消息公布后,新浪微博平台上,@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头条新闻等媒体微博第一时间就发布了相关消息。在申奥成功相关信息的传播中,媒体官微和“大V”们成为事件传播的第一梯队,发挥了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而且直接带动起网民的互动性,一时间网络被冬奥“刷屏”。民间舆论场的活跃以及网民很高的互动性,体现出网民对北京申冬奥成功的喜悦和支持。
3、“北京蝉联大陆最宜居城市”上演舆论交锋大战
8月18日,经济学人智库(The EIU)发布最新的全球宜居城市排名调查结果。在过去一年内,北京在全球宜居城市排名中上升了5位,位列第69位,蝉联中国内地最宜居城市。
媒体对该事件积极报道,以客观报道为主。在北京空气质量备受关注的背景下,微博平台上网民对此事热议纷纷,比较活跃。网民对北京蝉联内地最宜居城市争议颇多,“房价高、交通堵、人口膨胀……”令网友怀疑北京是否最宜居。该事件的网民较高关注度指数达83.71,位列关注度第三。
此事件也引发了学者讨论。有学者提出“凭借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丰富资源,北京得以领跑大陆宜居城市,但它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却值得商榷。”也有观点认为“宜居的合理评价依据到底是什么?宜居的内涵,对城市而言,是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对生活在其中的人而言,是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的舒适生活状态,更高的是一种文化追求、价值认同。”可见,不同观点交锋,是推高舆情热度的关键所在。(千龙网舆情分析师 管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