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11月舆情热度指数排行发布

2015-11-16 11:05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千龙网月度舆情热度排行选取北京市一个月发生的热点事件进行统计分析。此舆情热度指标体系从事件传播的空间覆盖度、网媒的曝光度、网民的关注度以及事件传播的持续度四个维度进行分析,采用了12项子指标,并利用AHP层次分析模型结合专家评分法对指标权重进行赋值,利用千龙舆情监测平台进行基础数据的采集,较全面的反映了事件传播的综合热度。根据事件舆情热度指数建立五星级热度等级体系,利用红、橙、黄、绿、蓝五种颜色,对应五个等级,反映不同的舆情热度,对事件传播的态势及影响力进行有效评估。

舆情热度解读:

NO.1 APEC在京举行成11月最热舆情

《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京举行》的新闻引发了网民持续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网媒曝光度、网民关注度、事件传播度、舆情热度指数皆为100%,热度等级为五级。截止到2014年11月30日,新浪微博与APEC相关的讨论为84248条,百度搜索结果为2,650,000个。36.5%的网民认为中美加强合作将造福两国人民,26.4%的网民认为亚太自贸区建立将惠及各国发展,23.1%的网民认为中日合作符合两国利益,17.8%的网民认为亚太联合反腐对中国反腐是一大利好,13.5%的网民热议领导人共植亚太伙伴林,10.6%的网民认为彭丽媛气质非凡。

NO.2 故宫吉祥物亮相引网民吐槽

北京故宫博物院再成吐槽的热点,原因是其日前推出的一组吉祥物“龙壮壮”和“凤美美”。事件热度等级为四,发生后立刻引起了媒体和网民的极大关注,事件传播也很快,截止到11月30日新浪微博搜索相关话题为49578条,百度相关新闻为2158篇。很多网友对这两个吉祥物表示瞧不上:或嘲其“名字俗得这么彻底”,或忧其只采用清朝服饰会给小朋友或外国游客“带来误区”。

@大西北网:人们的吐槽并非没有理由,故宫方面对此两个旅游纪念品蕴意的过度拔高,当是问题的真正所在。

同时也有不少网民对此表示期待,认为故宫吉祥物能代表中国五千年的民族文化。邱伟丽 :自古以来龙凤就是中国的吉祥之物,“北京故宫吉祥物”采用龙凤的元素设计,可爱之中又不失庄严! 相信明朝等其他朝代服饰的吉祥物形象也会让人眼前一亮!

@mihawangge04:“对很多人而言,故宫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的图腾,也是他们心底的吉祥物。当故宫放下身段,迎接时代的变化、呼应时代的要求之时,千万不能忘记还有千千万万的大众评审会对它的一举一动进行投票。当故宫更有开放性,更注重与民众的交流和沟通时,吐槽之声才会越来越少,点赞之声才会越来越多。”

@中国新闻网:“抛却形象、名字等等不谈,故宫选择龙凤形象作为自己的吉祥物,还是很贴切的,因为在中国很难找到比龙凤更能代表封建统治者形象的东西了。但既然是吉祥物,就不能以写实手法向公众呈现出一条龙、一只凤,所以只能卡通化,用现在的网络流行语说叫“萌萌哒”。在这方面,故宫吉祥物显然做到了,呆呆的龙,傲娇的凤,让人一下子产生了亲近感。”

NO.3 “APEC蓝”成新生词汇引发广泛讨论

本事件热度指数为三,为了留住APEC蓝而讨论采取限行,研究拥堵费政策与网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引发了网民高度的关注,后续事情并没有继续发展,但网上对限行和拥堵费的讨论仍然持续发酵。有网民指出,单双号限行常态化的提法严重不靠谱。

@商寅泉:“如果由于APEC那几天有了些许蓝天,就把雾霾全都归罪于机动车,就要把短期的政策变成常态化,这未免有些绝对。如果由此认为只要不让机动车行驶,只要把机动车都死死地按在马路边和居民小区里不让动窝儿,首都的蓝天就立刻成为常态化,这未免有些想当然。笔者认为,从管理的角度说,这是一种简单的思维,是一种消极的不负责任,是一种低水平的粗暴,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

也有网民指出,单双号成为常态将引发诸多恶果。

@吴其伦:“一是地铁、公交、出租压力大增,恶性群体事件或将增多;二是汽车号牌违规甚至犯罪将增多;三是汽车及相关产业发展将严重受阻。”有网民提出建议,交通拥堵,根子在城市规划不合理,解决的办法是优化城区功能,而不是限行。

@吴其伦:“北京之所以交通拥堵,固然有车多的因素,可城区规划缺乏超前意识是最根本原因。欲解决交通拥堵,须合理规划或调整城区,优化行政、商业、文化、居住、休闲等功能区。”

NO.4 北京公交“新票价”激起市民热议

近日,北京公交地铁调价方案持续激起市民热议。事件传播持续时间长,网民关注度高。截止到11月30日百度相关话题搜索405009条。多数市民对目前北京公交地铁服务比较满意。他们认为,北京的公交地铁票价低廉,有政府财政补贴是惠民表现,低价政策体现少开私家车、绿色出行的初衷。他们希望公交地铁票价不要改革,维持现状。在众多个“力挺”与“吐槽”的背后,还有更多的延伸思考。

@刍议:促使涨价的因素有很多,但借口绝不应是诸如“缓解客流量”“减轻财政负担”等。切实改进服务、提升人们出行便利度,再来谈涨价。也有网民呼吁理性面对“涨价”。

@祁连狼:“鼓励错峰出行和高峰时段前免费也是可以借鉴的先进管理经验。理性面对‘涨价’需求,是市民社会成长的必须。不是反对北京地铁公交提高票价,如果财政补贴确实存在着巨大压力,如果目前的票价确实连地铁公交的正常运营都无法维持,透明地公布地铁公交运营的成本,向公众开诚布公,相信很多人也会理解和支持涨价的决定。”对于北京地铁票价调整后仍需要大量的财政补贴,很多网民认为,并没有证据证明是因低票价所致,而不是因管理不善所致。他们认为,可从地铁运营管理方面找突破口,比如增加广告宣传费用等以弥补轨道交通的亏损,而不是仅仅靠涨价。公交系统作为公共服务项目,不应以盈利为目的,即使亏损了,应该用财政补贴。

NO.5 商家贴“中国人禁止入内”告示遭指责

近日,有媒体报道北京一商家贴出“中国人禁止入内(员工除外)”告示,称此举是不想中国同行进店造成走款。 随着事件的持续传播,网民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也引发网民对于“种族歧视”的讨论和对商家的指责。@hong1976624:这个应该对商家提起刑事诉讼吧,北京的公检法看来是一点动力都没有,种族歧视民族歧视可是反人类的罪行吧。

据了解,商家为何打出“中国人不得进入”的广告,原因有三:第一,怕同行进入商铺造成走款;第二,之前有国人伪装成顾客入店,盗窃了外国买家的钱包,给商家的名誉造成了损失;第三,进店的大部分中国女性客户试穿一大堆衣服,最后却并不购买,返还衣物时还对店员恶言相向。但有网民表示,为何要用如此具有歧视性、侮辱性的标语呢,换成“本店只做外贸生意,中国顾客请绕道”亦或是“本店不面向中国顾客,请绕行,谢谢”等标语不可吗?

@网易新闻:我们当然能理解做外贸生意怕走款,怕被同行抄袭的心情,但是这是一个充分竞争、自由竞争的时代,如果说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去保护自己所卖商品的版权,而仅仅只能靠阻止中国人进入店面来实现防止走款的目的,这样的做生意方式和方法恐怕实在难以让人恭维,因为我们在这样一个市场经济的时代,实在难以理解和接受一个店家以隔离和本民族人联系的方式来保护商品版权的目的,这实在是太“扯淡”了。

责任编辑:戴琪(QY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