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舆情简况
2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关于2013年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和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汇报,决定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刊登相关报道及评论文章,据百度新闻搜索,2月7日22时至10日15时,各大网站转载3600余次。媒体高度评价统一城乡养老保险的同时,分析实施中可能存在的困难,提出建议,并对进一步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出希望。大量网友通过跟帖或微博为此项改革叫好,并希望改革落实到位,让人民群众从中得到实惠。
二、舆论反响
(一)网友意见
截至10日15时,单条相关新闻转载中参与跟帖人数及跟帖数量较多的,新浪网8.3万余人,跟帖近4000条;网易网近2万人,跟帖800余条;新浪网相关微博4400余条;腾讯网相关微博4.6万余条。网友意见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多数网友表达对此项改革的支持。网友“善”表示:“作为一个农民看了真的很感动,老有所养是多少农村人的希望。”获赞9000余人次。
二是较多网友表达对政府的拥护。如网友“山高人为峰”表示“办实事的政府,支持!”获赞近8000次。
三是不少网友希望此项改革得到有效落实,并表达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希望。如网友“言如玉”表示:“支持!并希望能持继、有效、全面的开展下去,同时增强国民的保险意识,使保险的密度和深度也迅速增起来。真正让全民都有保障。”获赞3400余次。
(二)媒体评议
据不完全统计,7日至10日,传统媒体及网络媒体出现相关评论近百篇。媒体评议观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高度评价统一城乡养老保险,认为此项改革重大意义。《人民日报》评论《让亿万城乡居民养老无忧》指出:“这一改革无论从政策本身,还是从它激发的正面效应,都是意义深远的”、“将一半以上老年人口的基础养老金统一管理,不分城乡户籍,客观上将对现行户籍制度产生较大影响”。
《环球时报》评论《城乡养老并轨 中国的划时代突围》认为,不论如何,统一城乡养老保险制度都是一个值得中国历史记住的时刻。这是全人类最大规模的一次福利制度并轨,是中国对漫长农业历史和巨大人口规模的一次突围。
二是关注统一城乡养老保险可能存在的困难,并提出建议。如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在接受《京华时报》采访时表示,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唯有依靠财政投入,但是钱从哪里出,而这将是未来最大的难题。
建议主要集中在提高保障水平与减轻参保者负担方面。据《经济导报》,山东农学会副会长高焕喜表示,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未来应在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障水平和待遇上多做文章。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高庆波建议,干脆把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定位为一项福利制度,免去个人缴费。
三是部分评论认为统一城乡养老保险只是养老保险改革迈出的第一步,期望跨出更大步伐。据《光明日报》,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表示,新农保和城居保合并,仅仅是迈出了养老保险制度城乡统筹的第一步,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最容易实现的一小步。
《南方都市报》援引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唐钧曾观点提出,我国社保有七轨,分别是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军人、企业职工、农民、城镇居民和农民工,并指出此次提出合并统一的并非关注度最高、被称为“最不公平”的机关事业人员与企业职工的双轨。
人民网、《中华工商时报》、《京华时报》、《东方早报》等多家媒体均表达了进一步深入推进养老保险改革的期望,希望“乘势前进,拿出触动既得利益的勇气,改革‘养老双轨制’,打破真正的城乡差别,才能实现公平正义”。
三、千龙舆情研判
对于统一城乡养老保险,媒体及网民关注度均较高,舆论高度评价该项改革的积极意义并希望将养老保险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总体看,主流舆论既肯定进步又寄托希望,舆论反响积极、良好。随着统一城乡养老保险工作的实施,让更广大的群众享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使人民群众的保障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不断提高,并适时深入推进养老保险改革,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相信舆论的反响会更加积极。
(千龙网·中国首都网 舆情测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