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舆情报告之城市发展规划:从城市病到宜居北京

2015-11-12 15:49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一、网友调查:城市发展“规模、结构、素质”三位一体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进入新时期新阶段,北京已经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综合竞争力、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2014年,北京的城市发展规划如何制定?北京人对北京这座特大型城市的期许有哪些?这些都是网民热议的话题。

千龙网舆情测评部通过对北京两会期间“城市发展规划”这个热点话题的监测发现,网民对“城市规模、人口结构与素质”这个内容情有独钟,关注度达到了46%。同时,“中心城区调整”也颇受舆论关注,关注度达到34%。这表明,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城市规模与优化调整,更离不开人口与素质协调。

此外,从监测数据显示,“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应急防灾减灾”等也成为网民关注内容,分别占到了8%、7%和5%。

监测数据截至1月19日6:00,数据采集涉及新闻、论坛、博客、微博四大信息源,话题内容与北京区县两会、北京市两会直接相关。

二、热点舆情解读:破解“城市病”建“宜居北京”

1、政府工作报告:直面“城市病”

1月16日,市长王安顺在北京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将“城市病”首次写进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中指出,在长期快速发展中,北京积累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城市病”,解决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缓解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更为迫切。针对北京的“城市病”,报告中有着更为详尽的阐述:

“加强人口规模调控。从落实城市功能定位、优化产业结构、调控资源配置、加强规划引导等方面入手,深入研究控制人口规模的治本之策。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细化落实各项具体措施,切实把常住人口增速降下来。”

“全力治理大气污染。认真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扎实推进各项治理工程,确保完成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年度任务。改造燃煤锅炉4100 蒸吨,基本取消五环路以内的燃煤锅炉,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压缩小客车年度配置指标,逐年增加新能源汽车比重……严管施工现场和渣土运输,大幅减少扬尘污染……”

“着力推进垃圾污水治理。全面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100 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 % ,利用再生水8 . 6 亿立方米。落实污染源头治理责任,加强企业污染源监管……健全垃圾处理体系和全过程管理体系……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源头减量……”

“增强资源能源保障能力。坚持最严格的水、土地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改造300 公里中心城区供水管线……完成500 公里中小河道疏浚和23 座立交桥积水治理……实施6500 万平方米住宅供热计量改造,对全市3000 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设置耗电限额……”

“深入推进区域合作发展。积极配合编制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抓好京沈客运专线、京唐客运专线、京张城际铁路、京昆高速北京段、国道110二期等重点项目,促进交通一体化。健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合作机制,协同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等重点项目建设,整体构建区域生态环境屏障。”

“城市病”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首都形象,关系发展全局,是现阶段躲不开、绕不过的发展难题,必须严肃面对、标本兼治。这次人代会,北京把“城市病”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加以落实,宣誓了治理的信心、决心和勇气。

2、网络舆论态势:理性建言不乱抛砖

监测数据截至1月19日6:00,数据采集涉及新闻、论坛、博客、微博四大信息源,话题内容与北京区县两会、北京市两会直接相关。

北京两会召开以来,有关“城市病”的讨论、代表委员的建议意见纷纷见诸报端,破解“城市病”成为舆论热点。

人大代表方李莉是行动非常迅速的一位。16日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城市病”,17日代表们热议“城市病”话题,不同的是,别人在谈论,方李莉代表已经将对“城市病”的想法写成2900字建议,18日拿到小组会和其他代表一起讨论,并得到了小组14个人的签名,形成议案提交到了朝阳团议案组。 关于治理“城市病”,她建议可以在民间组织一个城市建议发展委员会,来自各个行业的人士可以联动起来,共同为大气治理工作建言献策。

千龙网舆情系统通过对“城市病”的网上舆论现象监测发现,发声者以讨论、提建议为主,无端抨击、谩骂、抛板砖现象并不明显。

@北京发布:“北京是首都,各项工作措施和方法的标准层次要更高一些。北京目前已有爱国、创新、包容、厚德 八字精神。我建议再进一步提升建设 平安北京 、 法制北京 、 美丽北京 ,因为安全的生活环境、较高的法律意识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三方面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

@朱朱女神:建立规范的责任监管和问责制度,敢于碰硬,一抓到底,才能取得治理違法建設的最后胜利。

@胡同段子:已经乱到了极致,要真想管就先从违建出租房抓起!胡同里的盖房门市部就是根源,过去是没有这么多市场的。

@我是代表:“‘大城市病’的出现,也对城市管理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城市发展面临新一轮挑战时,政府在改善法治环境等方面,仅仅做‘加法’还不够,还要做‘乘法’,领导干部在治理一座城市时,有‘智商’、‘情商’,更要有‘法商’,只有追求依法行政的‘乘数效应’,才能根治城市顽疾,造福百姓。”

随着北京两会的进行,如何破解“城市病”的新闻报道量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北京市各委办局的政务微博也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着力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相关内容做了大量宣传,在微博、博客、论坛引起了网友的大量讨论。

3、网友对“建设宜居北京”的言论分析

监测数据截至1月19日6:00,数据采集涉及新闻、论坛、博客、微博四大信息源,话题内容与北京区县两会、北京市两会直接相关。

(1)37%的网友认同“人口控制”

@MIssTt:“ 北京外来人口太多了,严重影响市民的正常生活,控制下外来人口,不要弄成是个人就能来北京行么?大街上的流动商贩,弄得北京烟熏火燎的,还有保健足疗之类的场所都应该关闭!更要管理下一到年底北京的治安问题”

@热点微评:“【北京两会】做新的人口总规划,应该先将城市定位明确。1993年提出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对北京的定位是国家首都政治文化中心、历史名城,人口规模的控制则主要从经济和就业角度考量。但现在的城市发展和局面不一样了,北京未来会将城市功能定位成怎样的,直接影响到人口调控”

@雷蒙德齐:“落实中央关于‘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要求,科学制定人口总量中长期调控目标,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完善以业控人、以房管人、以证管人等人口调控措施。”

@财经网官方微博:“【北京严控人口规模 将逐步实施居住证制度】北京未来会将城市功能定位成怎样的,直接影响到人口调控的效果。北京大学教授陆杰华认为,目前北京有1/3是流动人口,如何让这些流动人口融入城市,居住证将提供一个这样的出口。居住证也可以附载社会服务功能,比如与社保福利挂钩。”

@鄂尔多斯媒体人:“ 正在召开的北京两会上,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成了头号话题。北京已人满为患 ,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一个特大城市要想把过快的人口增速降下来,绝非易事。全国更多的特大城市和大城市,都在看着北京准备怎么做。”

(2)25%的网友认同“完善交通网络”

@买买在吃饭:“北京公交车特别是八方达下属的远郊区县的长途车,由于是无人售票车,导致目前车内卫生堪忧,发展公共交通的同时,更要关注日后的维护。这是大民生。”

@北京王惠:“为绿色出行,赞一个!我身边有这样的 环保达人越多越好。”并原文转发“北京发布:【骑车来参会】”的内容:“今年北京两会代表中,有一个熟悉的面孔,他是市公安交管局东城交通支队帅府园大队的交警任素永。他已经是第二年骑车参加人代会了。他说,其实骑车无论对于身体健康还是缓解交通拥堵是有好处的,希望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更多的人都能参与到绿色出行中来。”

@王永:“2013年,感谢北京市交通委出台小客车合乘指导意见,拼车摊钱终于不再是黑车!2014年,期待北京市出台“三人一辆车,免收高速费”的优惠政策。”

(3)20%的网友认同“保护生态环境”

@文明北京: 严管施工现场和渣土运输,大幅减少扬尘污染。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开展细颗粒物成因研究和减排关键技术攻关,抓好重污染日应急预案实施。

@萧鸣:“‘舜之为君也,其政好生而误杀。’这句孔子的话是我听完政府工作报告想要表达的感受。从报告中,我看到了市政协对生态环境休养生息的重视。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在城镇里也可以拥有‘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忆得起乡愁’的旖旎风光。”

(4)18%的网友认同“资源合理布局”

@于增彪:“治雾霾不能一根筋、不能搞地方主义,这是一项综合性的、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工程。北京有得力措施,河北可能不配套,上海还有江浙两省。如果上海北京治好了,人口流入以及由此引发的市政社会服务配套的压力等,或许带来更大污染。”

@我财我乐汽车:“建立区县差异化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降低首都功能核心区、生态涵养发展区经济增长指标的考核权重。据了解,西城区在制定今年工作计划中,已主动调低了GDP增速,并不再作经济指标参考。”

4、宜居北京需要合力

“各地都在开两会,北京、上海等市都提出治理雾霾的宏伟规划,北京甚至喊出“壮士断腕”、“提头来见”的狠话,看似决心很大,实则在应付百姓,因为众所周知,单靠北京或上海本身怎么可能治理好当地的空气呢?”网友@xuzhongyao的留言值得很多人反思。

在今年两会上提到了“京津同城化”一词,让很多人眼前一亮。乍一听“同城化”,很多人心里可能会想到“超级大都市”。对此,方炎委员给出了他的解释:“‘同城化’是城市群的概念,并不是‘同一化’。”方炎说,同城化是指一个城市与几个相邻的城市或地方,在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具备能够融为一体的发展条件,通过相互融合,促进共同发展;以存量资源带动增量发展,增强整体竞争力;以优势互补,相互依托,完善城市功能。

北京的“城市病”归根到底是“大”引起的。严控大城市规模,通过法律和制度限制类似“乱摊大饼”的发展模式,不一定完全凑效。解决北京的“城市病”问题,需要合力,需要从方面着手破解。

当然,政府若能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待来自民间的诉求,建立更畅通的表达渠道,将有助于治理“大城市病”。北京是否“宜居”最终是以百姓宜居与否为衡量标准的。

5、千龙舆情研判:

直面“城市病”彰显勇气

治理“城市病”,北京已经在行动。

去年12月召开的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上,市委书记郭金龙在总结讲话时强调,治理“城市病”,要直面矛盾,有敢打敢拼的作风,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坚定不移推动工作向纵深发展。这是治理“城市病”的根本要求。

这次人代会,北京把“城市病”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加以落实,宣誓了治理的信心、决心和勇气。

北京是人口超千万的首都内陆城市,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其实不仅是北京,我国其他一些大城市也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城市病”,主要表现为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高涨、环境恶化等难题。 “城市病”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首都形象,关系发展全局,是现阶段躲不开、绕不过的发展难题,必须严肃面对、标本兼治。

“咬定目标不放松,解决问题不懈怠”,王市长此次在报告中直面“城市病”问题,既表现了一种胸怀和境界,也展示了一份勇于担当的责任。(千龙网·中国首都网舆情测评部 赵丽娜 数据支持:北京蚁坊网信科技有限公司 )

责任编辑:戴琪(QY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