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舆情报告之楼市问题:自住房能否破楼市僵局

2015-11-12 15:24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一、网友调查:保障性住房关注度最高

2013年楼市收官,从年初的“国五条”到年末的多地楼市政策调整,房地产政策经历了先紧、走稳、再紧的政策波动。2014年中国房地产行业走向到底如何?时值北京两会召开,不少人对楼市调控进行了大胆猜想。百姓“住有所居”的梦想能否在这一年更好地实现,使得2014年的楼市政策也备受关注。

数据来源于1月11日06:00至1月12日06:00监测时间段内网络数据数据采集涉及新闻、论坛、博客、微博四大信息源,话题内容与北京区县两会、北京市两会直接相关。

本次调查显示,网友对保障性住房的关注度占到了30%。近年来,中国各类城市的房价不断走高已有目共睹,百姓的购房负担急剧上升,演绎了“蜗居”的场面。房价虚高态势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性问题。保障房这一民心工程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带来福音,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不仅是大众的期望同时也迫在眉睫。

另一份针对“楼市调控”的监测数据显示,41%网友认为“限房价不如限地”,可见网民把楼市调控的希望寄托于政府从源头进行土地控制。此外,还有41%网友希望重点清查欠税房企、12%认为该调控问责、6%选择了楼市调控其它问题。

数据来源于1月11日06:00至1月12日06:00监测时间段内网络数据数据采集涉及新闻、论坛、博客、微博四大信息源,话题内容与北京区县两会、北京市两会直接相关。

各方政策显示,2014年楼市调控不会退出,但不会再搞“一刀切”。在2013年第四季度,陆陆续续有17个城市对调控力度进行升级。调控升级的17个城市全部处于近期房价涨幅排在前20位。由此可以看出,地方政府的调控自主权正在逐步增强。房价快速上涨的城市调控进一步升级,而供应充足、成交低迷的城市则采取适度的放松微调。中央已经调整了调控的思路,更重视增加供应的市场调节机制,并进一步强调住房保障建设。一方面继续强调住房保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重提了调控。这表明,调控和保障在长效机制逐步建立的过程中同等重要。

二、热点舆情解读:自住型商品房

1、舆情态势

2013年岁末,北京首个自住型商品住房项目——恒大“御景湾”启动申购登记,受到追捧。“比周边房价低30%”是自住型商品房的特点,这让那些向上买不起商品房、向下无资格享受保障房的楼市“夹心层”看到了希望。

北京首个自住型商品房项目—恒大“御景湾”项目网站接受初步申购登记后,居民踊跃申购。据开发企业统计,网上申购登记期内,通过恒大御景湾项目网站完成网上购房初步登记的家庭共14.8万户,其中经济适用房、两限房轮候家庭8023组;另本市户籍家庭12.4万户,非本市户籍家庭1.58万户。恒大依购房人自行填报信息初步估算,优先购房家庭约占总申请量70%左右。

另从北京首个自住型商品房项目—恒大“御景湾”开发商获悉,已经有近8万家庭登记成功,而该项目只能提供2000套自住型商品房。这意味着,首个自住型商品房项目平均40户家庭抢一套房。

2、政策解读

按照计划,北京2013年、2014年自住型商品住房供应规模要达7万套。1月8日,朝阳两宗优质的自住型商品房地块招标出让,自去年10月份至今,自住型商品房地块是土地市场中非常亮眼的“角色”,也是众多房企争抢的对象。北京国土局表示,2014年将继续加大住宅用地供应,同时进一步优化供应结构,拟安排住宅用地供应总量中的40%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60%用于商品房建设,商品房用地中将有50%用于建设自住型商品房。

在2014年北京市政府为广大人民群众拟办重要实事中,“着力改善居住条件 竣工10万套”被放在了首位。数据显示,2013年,北京市公开配售的经济适用房均价为每平方米6000元左右,限价商品房均价为每平方米不到8000元。而剔除保障房后,北京新建商品住宅均价为每平方米23616元。

3、媒体关注度分析

数据来源于1月11日06:00至1月12日06:00监测时间段内网络数据数据采集涉及新闻、论坛、博客、微博四大信息源,话题内容与北京区县两会、北京市两会直接相关。

在微博上,有关楼市调控的相关话题引发了网民热议。新浪微博开设讨论话题“各地年末楼市调控加码地区间‘冷暖不均’”、腾讯微博开设讨论话题“中国多地现突击调控潮”等引发了网民、专家学者的热烈讨论。

山西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耿烨强说:“通过行政手段调控房地产市场仅仅是暂时抑制了部分需求,但不能解决长远供求关系,长远来看应该加大公租房、廉租房、经适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满足中低收入者住房需求。”

耿烨强等业内人士则表示:“地区间巨大的“冷暖”差异,凸显了楼市的复杂性。与调控收紧相比,这种放松政策对其他城市也具有比较明显的示范意义。某种程度上讲,因地制宜的地方调控正是房地产调控越来越市场化的一种体现,也是未来楼市调控的重要方向。”

4、网友言论分析

自住型商品房得到了很多“夹心层”的力挺。以网友徐欣为例,5年前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了某国企工作,如今有了北京户口、收入不太高、单身也无房。徐欣所在的部门有30多人,近三分之一的80后都在申请自住房。对他们来说,“最关心的肯定是价格”。

对于遥遥无期、撞大运似的“摇号”和等待,网友等待花开坦言:“政府为我们这类市民提供了政策性住房,我就得亲身试试,看看到底有没有买房的希望。” 这位网友还坦言“并不报摇中的希望,再说明年还有5万套‘自住房’,到时候还可以继续申请。”

但也有网友表示,“今明两年共计7万套‘自住房’对于北京庞大的人口基数只是杯水车薪”。

“按条件我肯定够资格申请‘自住房’,但就怕申请后就石沉大海了。到最后‘自住房’没买上,而房价也越来越高更买不起,落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网友明时明月道出担忧。

综观网友们的留言,自住型商品房真正让非京籍人士担忧的只有两点,一是政策的延续性会不会随市场的变化而出现变化,二是购房资格审查能否严格执行。也有人表示:“自住型商品房作为政策性住房,虽然无法保证所有非京籍家庭都轮候到,但是,政府严格把控和政策延续性却能保证程序公平,在无法实现结果公平的情况下,这是非京籍家庭唯一的企盼了”。

5、千龙舆情研判

自住型商品房能否破解楼市僵局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朱中一说:“‘夹心层’中的年轻人正逐渐成为社会中坚力量,政府需考虑逐步解决他们的住房难题。”从土地供应到房源入市,如果想让“中间价位”真正落地,还需政策持续跟进。一些开发企业的高管建议,对于自住型商品住房项目,政府可考虑缩短对开发企业的审批周期,精简流程,这也算是对企业的一种鼓励、补偿。

2013年最后两个月,北京土地市场将上演一场“自住型商品房”的盛宴。虽然全年的住宅用地供地计划也已完成,但目前土地储备中心挂牌出让的宅地仍达20宗。而在这其中,涉及“自住型商品房”地块的则高达18宗之多。

2013年,自住型商品可以算是崭露头角。2014年这种势头能否继续?有消息说,北京将通过加大“自住型商品房”供地,增加中低价位自住型商品住房的供应量,来平抑房价的过快上涨。也有消息说,抑制和解决房价过快上涨的问题,在于政府要放弃一部分土地利益。有消息说,在即将召开的北京市两会上,将会有更多关于自住型商品房的政策出台。但不管怎样,目前来看,自住型商品房应当是破解楼市僵局的一个突破口吧。(千龙网·中国首都网舆情测评部 郭丹丹 数据支持:北京蚁坊网信科技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戴琪(QY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