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舆情研判:地铁调价 专家言论缺常识激化矛盾

2015-11-12 13:46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网络舆情态势

近日,北京公布了《进一步加强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制定高峰时段票价差别化方案并择机出台,通过价格杠杆分散高峰时段客流压力,降低大客流风险。截至12月17日9时,百度新闻搜索“北京地铁涨价”的相关新闻达390000篇,微博(新浪+腾讯)讨论“北京地铁涨价”的博文超过300万条。

从新闻报道可以看出,北京此次计划调节高峰时段地铁票价目的是为了缓解高峰时段客流压力。但是,这一举措网民并不认可。截至12月17日9时,新浪微博话题“你同意北京地铁涨价么?”网络调查显示,在参与的21165名网友中,有17582人表示“不同意,公共交通价格就不应该过高”,占总人数的83%。反对者认为公共交通就应该具备服务属性,如果用涨价限流就背离了公共服务初衷,甚至会加剧北京的交通拥堵。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表示:“坚决不同意北京地铁涨价,正如当初坚决不同意高铁增加普客减少一样。道理很简单,面向百姓的地铁和普客列车,是穷人经济学的典型案例,反之就是富人经济学。财政支出不足怎么办?从拥有轿车者、从拥有多房产者、从高收入群体中高收税以帮助大众,补贴公共财政,贫富差距以此得到些平衡。”@远去的背影:“地铁运行是为地上公交缓解压力,地铁涨价,是让人们上地面坐公交?再造成公交拥堵?每天坐一个小时地铁上班的人有很多,一个小时的地铁需要多少钱,“专家”您算过吗?打工者花得起吗?”

对北京通过调价缓解地铁高峰客流的举措,媒体也存在诸多疑问。@新华视点发表新华微评指出:“北京拟用价格调整地铁客流被网友戏称神逻辑:涨价就能解决拥堵?城市越摊越大、城区房价越来越贵、睡城越来越多、上班距离越来越远,加之小客车摇号、尾号限行,北京市民已经相当苦逼,若地铁再涨价,让纳税人无休止为城市病买单恐怕不合契约精神。谁的孩子谁抱走,谁的责任谁来担。”红网编发评论《地铁涨价并非缓解运输压力的“良药”》指出:“在一寸时间一寸金,马路在高峰堵得不可开交的今天,地铁有拥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是上班族的们的首选。地铁价格又不象水费、电费涨价了可以节约着用,作为公共交通运输的地铁对上班族来说是坐也得坐,不坐也得坐,是一种刚性需求,所以,地铁涨价或许不会对交通压力起到多大的缓解作用,反而会增加上班一族的经济负担。”

千龙舆情研判

1、专家有失常识的言论是在激化矛盾

与网友不认可北京地铁调价措施相比,对于称“北京大量的人有事没事就坐地铁 应提价”的专家,则是引发了网友的炮轰。@CRI好摄之昕:“地铁里很舒服吗?地铁里管饭吗?谁吃饱撑的有事没事往地铁里跑?”@章铭栋:“这么拥挤的地铁谁会没事去受罪。‘专家’这词让我看了就想呕吐。”

近年来,因为一些专家不顾常识的大放厥词,致使“专家”这一原本带有褒义受人尊敬的称谓成为了舆论鄙视的对象并一度被称为“砖家”。而从,北京地铁调价一事来看。专家的言论不但没有有效引导舆论理解北京对公共交通财政补贴压力大,反而成了舆论不满价格调整的又一个攻击点。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专家理应理性客观的看待问题,而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却屡屡发出有失常识的言论,不但会令人耻笑,甚至将原本正面的舆论引导,推向了激化舆论矛盾的境地。

2、地铁高峰调价恐难以限制客流

地铁之所以出现高峰期,是上班族刚需所决定的。不论地铁涨不涨价,上班族都得坐地铁。因为这是在当前地上交通拥堵的情况下,上班族为了准时上下班的必然选择。所以,用高峰期涨价的办法来调节客流恐怕作用有限。就是因为这一原因,所以网友才纷纷表示,地铁高峰涨价调节客流实际是地铁涨价的一个借口。

3、一卡通押金问题也是反对涨价原因之一

近年了,报道北京地铁“一卡通”押金去向以及存在退卡难的新闻时有出现。截至12月17日9时在百度搜索“一卡通押金”的相关新闻达25200篇。尽管有关部门对此作出了解释,但是这并没有解决民众心中的疑惑。而在此次高峰期地铁将调价的新闻出现后,不少网友仍然提出了“一卡通”押金的问题。(千龙网·中国首都网舆情测评部)

责任编辑:戴琪(QY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