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梦”变“美国噩梦”:美国年轻人之间的机会差异逐步拉大

2018-01-26 13:53 参考活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总有人觉得,美国的教育体制是当今最科学的,能给每个孩子发展自己潜能的机会。殊不知,美国中上阶层家庭与底层家庭在家庭结构、教养方式、学校教育以及社区生活方面的巨大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下一代人的机会平等,白手起家、奋斗逆袭的“美国梦”叙事,在当下的年轻人身上已经沦为空谈。

从家庭内部环境来看,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婴儿潮一代长大成人,美国社会出现两种与阶级高度相关的新的家庭形态,受过大学教育、美国社会前三分之一的人之间出现的新传统稳定型(neo-traditional stability)的婚姻形态,那些只受过中学教育、后三分之一的美国人开始出现一种脆弱的家庭(fragile families)形态。在离婚或再婚家庭中成长的小孩更多地面临家庭资源有限、家庭成员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等挑战。于此同时,儿童和青少年教养方式的阶级差异不但根深蒂固,而且影响深远。在美国,从事专业工作的父母每年对孩子说的鼓励的话,远远高于社会弱势家庭和工人阶级的父母,对孩子说劝阻的话也低于弱势家庭和工人阶级的父母。美国学者普特南运用人类学的理论解释道,经济拮据的父母对待子女非常严厉,也缺乏耐心,他们会把在职场和生活中的压力传导给孩子,从而给孩子造成强大的负面影响。这实际上也揭露出底层人家突破阶级枷锁时的困顿与无力。

从外部成长条件来看,由于阶级分化和人口流动,美国的社区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贫苦街区和富裕街区的分化和隔绝越来越明显。一般来说,富裕街区的家长有可能能够结识医生、教授、律师、企业主管等专业人士,连带会带给小孩精神支持和专业指导。对于美国弱势和底层家庭来说,除了教会之外,社区给他们更多的是困扰:随着大麻、海洛因的流入,滥用药物、酗酒、暴力、过早性行为、未成年少女怀孕已是普遍现象。同时,居住分隔已导致高、低收入群体的子女分流到不同的学校。这些学校除了经费投入、教师品质、班级人数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家庭较为富裕的父母会更多地参与孩子的学校事务,为学校带来更多资源,同时有助于学生群体形成一种勤奋、竞争向上的文化氛围。而贫穷小孩所在的学校,更多出现不良品行、欠佳的语言能力、街头帮派、混乱与暴力等问题。相对应的,教师因此不得不花费更多时间与精力维持课堂秩序,从而实质上影响了教学时间和教学品质。

可以说,年轻一代机会不平等加剧了美国社会繁荣背后的阶级鸿沟,那些孤立且缺乏社会关系的群体,极有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引发难以想象的政治后果。美国学者霍泽(Harry Holzer)等人的研究显示,美国经济每年因为贫穷小孩付出的整体成本合计五千亿美金,相当于美国GDP的百分之四。同时,机会不平等的鸿沟不仅削弱了政治平等,也因此降低了民主的正当性,因为那些处境劣势的年轻人可能比他们的父辈更缺少政治参与的意愿和能力。

(参见:《“要么进名校,要么等死”:繁荣背后的阶级鸿沟 》)

责任编辑:韩新春(QY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