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精益化:深化简政放权改革的有益路径

2017-12-18 08:47 学习时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政府精益化:深化简政放权改革的有益路径

自2013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发布至今已有近五年的时间,方案中的各项任务也到了收尾审核的关键节点。以发展的视角来看,在已有的改革成就基础上,未来几年我国政府简政放权改革应当瞄准哪些标的深化?又该选择哪些可选路径以弥补当前改革的“弱项”?对此,政府精益化是一项有益选择。

所谓“精益化”,即“花得最少,做得最好”,从当前政府行政管理中寻找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本浪费加以革除。我国政府五年来推进的简政放权改革,以行政审批改革为抓手,对政府审批流程进行优化,去除冗余、提高效率、方便社会;同时,通过三张清单规范政府行为,规定政府与社会、市场的边界。从这个意义上看,简政放权改革就是一种政府精益化的过程。但从精益化或精益政府理论来看,精益变革包括政府公共产品供给链精益化、政府办公精益化、政府公共项目精益化、政府精益创新四大方面,目前以行政审批改革为抓手的简政放权仅涉及行政体制改革、精益政府变革的“供应链”精益化方面,政府精益化需更加全面地推进。

政府办公精益化。与行政审批为代表的供应链精益化相比,政府办公和服务精益化同样具有重复性、节拍性,但其更为注重信息化的作用。未来政府办公室里的各种办公事务,必须发挥政务信息大数据的重要作用,并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最终作出更为精益的行为。也就是说,政府精益化要求把简政放权的改革扩大到“办公室内”,通过应用5S调整办公室标准化环境,通过精益领导力等方法改变政府办公室文化和服务行为。

政府公共项目精益化。与重复型供给的行政审批事项不同,公共项目精益化强调的是政府所要提供的个性化、即时性的公共服务精益化。这些无规律可循的、即时的公共项目往往对政府的公信力产生着巨大影响。从价值形态来看,政府公共项目精益化是偏实务导向的,所以对于这种个性化的政务,我国政府必须沿着简政放权改革进一步设计专项团队建设和运行的制度机制,并提前思考精益化的问题。比如应对一些突发事件、针对问题进行专项改革等具体公共项目,当前简政放权改革并未涉及,更没有体现出应有效果,基层政府的应变能力亟待提升,专项团队或领导小组的建构与行为仍有精益化的巨大空间。找出其中对各种资源的“浪费”,就可以找到进一步精益化的目标。

政府精益创新。从工作特点来看,政府精益创新属于“项目型”而非“重复型”,从价值形态来看,政府精益创新属于“信息导向”而非“实务导向”。政府应当关注如何利用信息化推进反映社会公众个性化需求公共服务项目的精益,应通过大数据技术系统对社会的个性化需求进行预测,并以此为标准对政府行为进行精益化变革。政府精益创新即是进一步“向精细之处要效益”,抓住每一点滴之处的冗余、浪费行为加以精益化改善,寸积铢累地寻找优化点,进一步拓展思路创新精益工具和优化方法并大胆改革尝试。比如设计专门的精益创新项目团队,投入一定资源将政府大数据真正用活,大力推进基层个性化需求感知系统的建设等。

总之,深化简政放权改革,就是要在已有成就基础上,将改革推进至政府行为的方方面面,在扩大改革面的同时对关键问题攻坚克难。推进政府精益化,不仅仅从重复型的行政审批入手,更应关注政府职能部门的体制改革,关注个性化的定制公共服务供给,关注政府未来的发展方向。

来源标题:政府精益化:深化简政放权改革的有益路径

责任编辑:韩新春(QY0001)  作者:潘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