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速增长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

2017-12-12 08:44 解放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从高速增长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这一表述意味着,今后五年乃至相当长时期,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以什么样的方式和路径尽快朝着这一新目标转变的问题。

如今,我国的经济发展已从当初那个“懵懂小生”和所谓后发国家,一下子转变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截至2016年,中国以现价美元计价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已经从1980年仅占美国的6.67%提升到60.31%。不过,从经济发展质量的角度来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如何尽快培育经济发展的质量优势,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一、要培育经济发展的质量优势,必须转变传统的发展方式。

传统发展方式靠的是什么?一是靠数量和速度优势赶超,来达到经济发展的目标;二是依赖较强的政府干预,来对少数地区、少数产业进行政策倾斜; 三是经济结构和地区结构在发展方面存在不平衡,依赖所谓的增长极理论; 四是以大量要素投入来较快提高产量,以大规模的生产来降低生产成本;五是发展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展开,并且环境代价较大。

而未来几年,我国要实施的现代发展方式,将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简单说,动力要创新,发展要协调,增长要绿色,开放是出路,共享是目的。通过这五大新发展理念的引领,实现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稳步迈进。

二、要培育经济发展的质量优势,必须找准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过去30多年,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主要在哪里?按照发展顺序来看,先是农产品市场化,接着是纺织业、服装业的大发展以及工业产品生产能力的普遍提升,后来就是大规模的工业化与城镇化。近年来,又有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互联网经济的发力。

未来若干年,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在哪里?有关这一点,学界和政策层面存在一定的争论。有人坚持线性思维,认为农业现代化之后是工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之后是信息和服务业现代化。由此坚持认为,“脱实向虚”的纯粹虚拟经济是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

其实,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来看,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还在于实体经济。目前来看,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还不稳固,实体经济的发展层次还较低。比如,制造业中的大多数行业集中于附加值较低的加工、制造、储运、分销环节,而不是附加值较高的设计、研发、销售和智能化、电子化控制等高端环节。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来看,我国企业也多处于中低端而不是中高端。因此,制造业发展的重点还在于先进制造,还在于互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还在于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

三、要培育经济发展的质量优势,必须尽快转换增长的动力档次和体制机制。

打个比方,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正处于所谓的燃油汽车阶段。这一阶段的显著特点是单位二氧化碳排放较高,对环境不太友好。要减少汽车的能耗,可以选择两个方法进行替代:第一个阶段的方法比较简单,那就是从低档位向高档位迈进;第二个阶段,仅仅从低档位到高档位还不够,还必须实现从燃油汽车向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跨越、制造跨越、销售和消费跨越等。

我国未来要实现的增长动力转换也是类似的,即不能仅仅依赖于从要素驱动到投资驱动,还必须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尽快转换到创新驱动。

按照原始的定义来看,创新意味着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就是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这意味着,技术可以有创新,生产要素可以有创新,技术和生产要素结合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创新。显然,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家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春江水暖鸭先知”。

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特点,创新动力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和实体经济的融合; 二是,激发企业家的创新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驱动;三是,政府以创新的体制和机制,容忍创新失败,鼓励观念创新、企业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教育创新和制度创新,为整个社会迈向创新驱动保驾护航。

四、要培育经济发展的质量优势,必须将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作为主攻方向。

此前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外需为主的需求侧带动,供给侧跟进则显得较为被动。早些年,我国鞋子、服装、家具等轻工业甚至不少中高端工业产品的设计、款式、工艺等多来自国外,我们则专注于“三来一补”与简单的模仿跟进。结果是,国内供给体系严重受制于国外需求和国际市场,具有被动性、脆弱性和结构同一性特点。这是非常危险,也缺乏活力的。

如何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可以考虑的做法有: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水平,推动资本劳动比的上升,推动劳动生产率的稳步上升;提高企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提升企业产品的质量水平、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提高经济体金融体系、产品和要素市场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的效率和质量水平;加强产品设计、制造、配送、销售等环节的质量标准、行业监督,保持市场的公平竞争;提高对违法、违规、违反质量标准和环保标准、违反市场公平竞争行为的企业、市场行为等的惩罚力度。

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跨越,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而言,更像是从“而立之年”到“不惑之年”的关口跨越。要顺利实现这一跨越,还应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发展的战略目标。什么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具体而言,就是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

其中,什么是市场机制有效?恐怕不仅是机制运行有效,而是要机制设计有效。什么是微观主体有活力?它意味着国有、民营与个体共存,混合所有制有序推进,市场主体对价格机制反应灵敏,市场进入和退出自由。何为宏观调控有度?它肯定不是政府不作为,而是有效作为、合理作为。如果这些目标都能较好地实现,那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毫无疑问将不断增强,我国将顺利迈入中等发达国家阶段,继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者为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

来源标题:从高速增长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韩新春(QY0001)  作者:赵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