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发展阶段理论的现实适用性问题

2017-11-22 08:46 学习时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工业化发展阶段理论的现实适用性问题

发展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分支,是专门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落后国家或发展中国家提出的。我们说受西方经济学的影响,也包括受其中发展经济学的影响。我们说用理性的态度对待西方经济学,也包括理性地对待发展经济学。比如对待发展经济学中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的工业化发展阶段的理论,也应该具有理性态度,不能不考虑时空条件,简单地照搬照套。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既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当年工业化的环境条件,也不同于二战后拉美及亚洲小国和地区的发展环境和条件,现在的实际发展进程和发展环境与发展经济学创立之初的环境和条件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现在80%以上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发生在跨国公司内部,国际分工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生产环节和供应链的分工。因此,简单地按钱纳里的标准来判断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并相应地要求重点发展什么产业,不发展什么产业,似乎不合时宜了。在技术革命和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今天,工业化与信息化正在融合发展,已经有工业1.0、2.0、3.0、4.0的说法。

特别在中国国内的某个区域,简单地套用钱纳里的工业化发展阶段,就显得更加不合适了。一些地方在分析经济发展进程和制定发展规划时,通常会以是否具有某些产业或者没有某些产业为标准判断工业化处在什么阶段,如处在工业化的中期、中后期等等,并以此为基础确定发展规划,强调重点发展什么产业,不发展什么产业,比如工业化初期轻纺工业发展不充分,现在需要补充发展,等等。

这样做之所以没有必要,是因为一个地区的产业布局是全国产业总体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未必要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而要服从国家总体布局,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形成产业特色。有的同志说,中国一个省的人口相当于欧洲的一个大国,但无论人口多少仍然是中国的一个区域,不能也不需要按照一个国家独立的产业体系来布局产业。

由此看来,对发展经济学理论,包括工业化发展阶段的理论,我们可以研究参考,但不能以此为依据判断工业化发展阶段,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来源标题:工业化发展阶段理论的现实适用性问题

责任编辑:韩新春(QY0001)  作者:尹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