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017-11-14 08:34 人民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要求我们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如何认识和把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需求性质来看,人类需要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物质性需要,指的是保暖、饮食、种族繁衍等生存需要,这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第二层次是社会性需要,它是在物质性需要基础上形成的,主要包括社会安全的需要、社会保障的需要、社会公正的需要等。第三层次是心理性需要,指的是由于心理需求而形成的精神文化需要,比如价值观、伦理道德、民族精神、理想信念、艺术审美、获得尊重、自我实现、追求信仰等。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们的物质性需要不断得到满足,开始更多追求社会性需要和心理性需要,比如期盼更好的教育、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等等。这既是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的必然结果,又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要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贯穿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正如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应通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通过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大力提升发展质量,不断消除地区差距、收入差距、城乡差距,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具体而言,应生产更多绿色、健康的食品;提供更多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所有人的基本生活都能得到保障;加大收入分配改革力度,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中华民族精神,弘扬诚信、仁爱、友爱的品德;等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要立足国内,也要面向世界。当代世界是开放、互动、包容的世界,当今中国正在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共同构建各国人民共有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既是中国人民的需要,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需要。因此,我们在满足本国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也应顺应世界各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通过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强国建设,给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现代化新途径和新选择,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作者为国务院参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来源标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责任编辑:韩新春(QY0001)  作者:何星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