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化追求不能“怎么都行”

2017-10-17 08:44 解放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精神文化追求不能“怎么都行”

近年来,国人的精神文化追求逐渐走上正轨,全社会也在包容中规整一度有所散乱的价值取向。特别是,通过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让自觉、守纪律、起模范作用的党员意识有所强化,让国民精神得到有力振奋,让民众对中华民族的复兴充满期待。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简单地回到汉唐盛世,而是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努力构建一个经济繁荣、人民幸福、社会安稳、国家强盛的生动局面。在这一目标指引下,整个社会愈加重视精神文化需求。

马克思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口号,是代表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近年来,一些低俗、亚文化等现象不时引发社会讨论,本身就表明民众在关注、在担忧,在讨论中不断警醒,一步步明确了真善美的底线。接下来,还需两个层面的发力:一是政府要在精神层面加大示范和支持力度,培育社会良好氛围,担负起积极健康的国民精神引导责任;二是要强化社会个体的精神需求自觉,以个体的努力推进整个群体精神面貌的改善。

需要注意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一些人从以往保守的状态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奉行“怎么都行”的价值取向,多种主义和观点混乱并存,直接冲击了主流文化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对文化发展多方面的问题讨论和应对,我们走出了一条以文化凝聚人心、澄清正确发展方向的道路。在保护多元文化发展的同时,对低俗、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勇于“亮剑”、及时纠偏,得到了公众的支持和赞誉。

应当看到,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对散乱价值取向的规整并不是矛盾的。这好比处理“一和多”的关系,只要在弘扬主流文化价值的前提下做到保护多元的价值取向,就可以营造“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社科报总编辑)

来源标题:精神文化追求不能“怎么都行”

责任编辑:韩新春(QY0001)  作者:段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