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深刻认识加强社会建设的本质要求

2017-09-25 08:41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要深刻认识加强社会建设的本质要求

自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强社会建设,至今整整十年了。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社会建设取得了新的大发展。十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带领下,北京社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十年来,我始终在思考:加强社会建设的本质要求是什么?为什么要加强社会建设、怎样加强社会建设?

加强社会建设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本质要求

最早把社会发展纳入国家计划始于欧美。上世纪五十年代,英国等欧洲国家明确提出把建设“福利国家”作为“欧洲社会的时代精神和基本制度”。1965年,美国也通过立法全面推进社会改革,开始实施“伟大社会”计划。此后几十年,许多实行资本主义的国家和地区,也追随英美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到本世纪初,我国把社会建设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正式把社会建设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如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越来越深刻认识到,加强社会建设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本质要求,向往幸福美好生活、渴望社会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

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本质要求

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仅是指经济发展水平,也包括社会建设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提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要加强社会建设、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创新社会治理。这些都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全面发展、全面部署。相对而言,在“五大建设”中,社会建设还是短板。思想上重视不够、体系上不完善、基础工作薄弱、落实力度不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比较突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加强社会建设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本质要求

我们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党,党的一切工作,都是赢得民心的工作。做好社会建设工作,要热情服务群众、充分依靠群众、广泛动员群众、有效组织群众。随着市场化、城市化、社会化步伐不断加快,广大人民群众不仅在传统体制内的机关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就业,而且越来越多地进入传统体制外的社区、社会组织、非公有制企业等社会领域。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党作为执政党,不仅要巩固而且要扩大执政基础,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并改进党对社区、社会组织、非公有制企业等社会领域的领导,要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社会建设工作。

加强社会建设是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本质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北京社会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对北京加强社会建设和城市治理等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许多明确要求,为北京工作指明了方向。“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是主要目标任务,“构建超大城市有效治理体系”,坚持“精治、共治、法治”是基本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加强精细化管理,构建超大城市有效治理体系,在精治、共治、法治上下功夫求实效,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我们将要实施两个“三年行动计划”:一个是“北京市基层社会治理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一个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社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社会治理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力争经过三年的共同努力,使我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层社会治理规范化水平有明显提高。该计划重点围绕社区、社会组织、非公经济组织三个基层组织治理和队伍建设、网格化体系建设两个基本保障,提出了若干项任务。其核心要义是规范化、全覆盖,主要特点是“目标+指标”:在“行动计划”明确主要目标任务的同时,有一系列配套评价指标。既明确了目标任务,又便于绩效考核和综合评价。“城市副中心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在已有工作基础上,按照建首善、创一流标准,努力实现一年有突破、两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该计划的特点是力求在“高”“实”二字上下功夫、求实效:一是力求体现标准高,就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要求,坚持国际一流、高点定位;二是措施实,明确任务、用数字说话、便于操作和考核。可以说,以上两个“三年行动计划”是北京社会建设的最新升级版,要义是“抓精细”,围绕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在精治、共治、法治上下功夫求实效。

总之,加强社会建设不是一般性的工作和任务,是遵循“三大规律”的本质要求,是“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本质要求。我们应当站在这样的高度,不断深化对加强社会建设的认识与实践。(作者为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书记、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主任)

来源标题:要深刻认识加强社会建设的本质要求

责任编辑:韩新春(QY0001)  作者:宋贵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