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规律 建设有质量的智库

2017-09-01 09:18 经济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遵循规律 建设有质量的智库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以来,我国智库建设进入快车道。然而,“智库热”下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如何确保智库发展质量,引发社会各界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运行规律的再探讨。其中,一些问题需要讨论清楚。

三个辩证关系需厘清

智库研究不同于学术研究,但又根植于学术研究。智库研究不是对学理的探究,而是要服务于决策咨询需求,解决公共政策与发展战略方面的问题。学术研究是纵向的,术业有专攻;智库研究是横向的,以问题为导向。学术研究为智库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思维方法,智库研究为学术成果“走下神坛”提供出路,两者是“学”与“用”、“源”与“流”的关系。虽然两者有区别,但智库研究不能脱离学术研究,尤其是复杂性跨学科研究的支撑。当前,但凡有所建树的高校智库,都较好地把握了智库研究与学术研究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不仅集多学科之合力,突破了以往学科分立的传统学术体制,更是重新调配与整合学术资源,形成了有利于智库发展的体制机制。

智库不同于党政机关的内设研究部门,但又与这些部门关系密切。政研室、决咨委等党政机关的内设研究部门主要从事服务于党政部门的政策研究,涉及面比较宽泛,多见于短期内的应急性研究。智库则需要从专业化的角度,给出系统性的政策建议和解决方案,多见于长期性、储备性研究。“一事一议”的零星建言,严格意义上都称不上是智库研究。更为重要的是,智库还应以提出独立的建设性见解为己任,甚至是负面的或批评性意见。同时,智库建设又需要借助党政机关内设部门的通道发挥决策影响力,让决策者“想得起、用得上、离不开”。

智库运行不同于企业的运行模式,但又必须向企业学习。智库运行的非营利性特征,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截然不同。然而,智库也需要运作、营销,加快推动智力成果转化,从而产生社会影响力,赢得国际话语权。因此,智库运作切忌把研究成果束之高阁,在业务拓展上固步自封。新型智库要树立“开门办智库”的新理念,推动智库与媒体合作、与企业合作、与智库合作、与行业协会合作、与国际组织合作,形成智库联盟或智库网络,延长智库产业链,来弥补单兵作战的不足。

五个建设维度需考量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如何建设高质量的智库,仍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有待更加深入地实践。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从以下五个维度对智库建设质量加以考察与衡量。

一是领军人物的实力。智库的领军人物往往是多面手,既有扎实的学术功底和“T”字形的知识结构,又与政府部门保持着密切联系,还擅于在各种场合营销智库观点。在领军人物的带领下,智库成员形成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研究梯队。可以说,领军人物的多寡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智库研究质量的高低。如何避免因领军人物流失而导致智库建设质量下滑,是摆在中国智库建设者面前的一大挑战。

二是议题设置的能力。议题设置能力反映智库的核心竞争力。关于决策议题,现实中不乏跟随者,附议固然重要,智库的争论与共鸣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然而智库发声贵在先声夺人、以理服人,且需要掌握好时机与分寸。智库要成为新议题、新理念的领跑者,洞悉现实中存在的影响社会发展的“真”问题,这需要过人的智慧与胆识。

三是客户评价的稳定性。客户评价的一致性与可靠性,是衡量智库发展质量的重要标杆。鉴于中国智库大多采用决策咨询的内参模式,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思想市场运行特征看,可以说,大部分的智库活动不为外人所知,难以做出全面考察。一种值得探索的方法是直接征求客户意见,并考察决策咨询服务关系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是智库思想市场供求双方长期演化博弈的结果,反映了智库的决策影响力,以及智库运用决策影响力介入公共政策制定的广度与深度,当然也构成了完善我国决策咨询体制的现实基础。

四是研究方法的有效性。提升智库发展质量,还需秉承一以贯之的方法论。只有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智库的研究质量才能保持稳定,研究观点也不易被利益集团裹挟。就专业型智库而言,一些常用的研究方法不仅是有效的,而且是必须的。比如,舆情类智库往往采用电话调查、问卷调查和大数据分析的方法;经济类智库的模型库里总有一些定量评估的方法;社会类智库需要协调公共政策的规制者和被规制者等多方利益,多方座谈有助于增进理解和寻求多赢;国际关系类智库时常借鉴策略学和博弈论的方法;防务类智库通常采用沙盘推演的方法。此外,还有田野调查、实地调研等,都是智库常用的有效的研究方法。

五是信息传递的精准性。智库要擅于在恰当的时机把合适的观点传递给正确的人,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当前有一种观点认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自媒体的发展,智库应借助互联网科技的力量扩大影响。实际上,巧妙利用互联网传播智库成果,这本无可厚非,但漫无目的地传播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有时还会起到反作用,甚至造成“重形式传播、轻内容创新”的逆向激励。优秀的智库在成果推介上应注重“精确制导”,用“罚点球”的方式在政策窗口期内一击命中。西方的一些党派智库深谙此道,中国的智库也不妨一试。(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副主任)

来源标题:遵循规律 建设有质量的智库

责任编辑:韩新春(QY0001)  作者:李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