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急需世界级“区域经济专家”

2017-08-28 08:39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中国急需世界级“区域经济专家”

我有一个观点,中国当前急需一批世界顶级的区域经济专家。

■中国的区域经济专家组成特点是两多两少

第一,从当前中国的区域经济专家组成特点来看,是两多两少。一是政府官员多,顶尖的专业人士少。二是跨界人士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员少。从研究成果来看,则是三多三少。一是虽然能够提出区域发展的理论和应对招数,但大部分的招数是短期的多,长期的少;二是所提出的应对解决当前区域性问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一般性的多,创新性的少。更重要的是,在研究过程中区域发展研究的规则多、规律少。我认为应该把这个问题看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当务之急,尽快提出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国内外区域合作行动纲领。

第二,全球发展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峰会的致辞中说:“当前全球有三个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和治理赤字”。如何解决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三个“大”,即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这两个观点应当融入区域经济研究。有人认为中国区域经济专家的研究成果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差10年至20年。我不太同意这个观点。我认为差距不大,更重要的是应该追上去,差距只有在追的过程中逐步缩小。

■区域学科从一开始就是创新的

当前区域经济研究最大的软肋是什么?有人说,区域经济研究是新兴的学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开始的,中国更迟。我认为这不是主要原因。有人说,体制机制问题。我认为也不是。如果说是体制机制存在问题,我们集中力量搞成功了“两弹一星”,为什么不能把区域经济研究用同样办法搞上去。还有人说缺乏资金、缺乏研究经费。我认为更不是。应该看到,从美国的机制体制和资金来看,也不是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都是高水平的。我认为最关键的因素是缺乏创新理念。

可以这么说,区域学科从一开始就是创新的。20世纪40年代,沃尔特·艾萨德把区域创新提升为区域学科。正是因为这个创新,才使得艾萨德提出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区域科学学会、第一个区域研究所、第一本区域科学杂志、第一种区域分析方法。1958年,赫尔希曼提出核心边缘区理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极化效应理论:在区域经济中,核心部门凭借扩张效应带动边缘地区的发展,有利于缩小地区差别。然而,实际上劳动力和资本都从边缘流向了核心,是扩大了地域差别。因此,他最后的理论创新是国家要干预。用创新的理论来提高当前区域经济研究的不足,这才是重中之重。

当前,世界上多数人只是“看到”以后才“相信”,只有少数人会相信,尽管某个事物还没有出现,但是他已经“看到”了。因此,在美国出现了乔布斯、比尔·盖茨、扎克伯格,中国出现了马云、马化腾。世界上多数人只是遵循现有的答案在办事,只有少数人,尽管已存在现有的答案,但也在苦苦地追寻新的答案和解决办法。(作者为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来源标题:中国急需世界级“区域经济专家”

责任编辑:韩新春(QY0001)  作者:魏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