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剩余价值 《资本论》还说了啥

2017-08-01 08:42 解放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除去剩余价值 《资本论》还说了啥

为了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区别,马克思用科学社会主义来命名自己的学说。一般认为,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科学认识”集中体现为两大发现,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二者深刻地展现在《资本论》中。由此,《资本论》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经典之作。

然而,一段时期以来,人们通常只是将《资本论》视为一部揭露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证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的著作,却忽视了它同时是一部揭示社会主义生成条件的著作。事实上,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分析,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明了社会主义生成的两大条件:一是社会主义生成的物质条件,即高度发达的、社会化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其所带来的物质财富。二是社会主义生成的主体条件,即日益壮大的、由资本主义生产机制所训练和联合起来的无产阶级及其反抗的不断增长。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指出,当“资本积累”及劳动者“贫困积累”达到极点,资本主义的外壳就要炸毁,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剥夺者就要被剥夺,取而代之的将是一种更高级的生产方式及社会制度——社会主义以至共产主义。

需要注意的是,对剩余价值的追逐会使资本突破地域界限,借助于各种形式的资本输出而进行全球扩张,由此导致“资本积累”和“贫困积累”在空间上发生分离:“资本积累”主要集中在相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贫困积累”则被转移到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和地区,最终塑造出一种社会主义生成的特殊环境。即在“资本积累”不足而“贫困积累”有余的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尽管社会主义生成的物质条件不足,但由于作为主体的劳动者身受多重压迫,其革命性日趋增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整体上遵循上述逻辑。

1882年初,荷兰社会民主党人致信马克思:倘若革命取得了胜利,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应采取何种措施?马克思复信说:“这当然完全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正是基于这一理论自觉,中国共产党人作出了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并根据国情世情带领全国人民在实践中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在此过程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质上是一种对资本的利用、驾驭和导控的经济运行机制。一方面,利用资本来发展社会生产,以不断夯实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对资本的驾驭和导控,使其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通过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来克服“资本积累”过程中所带来的“贫困积累”。由此,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道路,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科学社会主义也因此在新世纪焕发新生机。

总之,面对“一球两制”的当今世界,我们不应仅仅用《资本论》进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剖析和批判,还应当从中汲取理论资源用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者单位: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标题:除去剩余价值 《资本论》还说了啥

责任编辑:韩新春(QY0001)  作者:元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