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各类“国际机构评级”何妨淡然视之

2017-07-05 08:57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对各类“国际机构评级”何妨淡然视之

日前,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首次对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打分”,给予其与世界银行同级的Aaa最高信用评级和“稳定”的评级展望。除此之外,穆迪还点赞中国经济,认为中国今年1月至3月的经济和财政表现积极。

开业一年半,亚投行就收获了“3A好成绩”,着实让人欣喜。作为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穆迪给某一机构或主权国家的信用打分,被喻为“债券市场的风向标”,直接关系其在国际市场上的融资成本。也正因此,“亚投行获最高评级”被很多人视为一件意义重大的事。当然,评级不会凭空而生,从来都与实力体量以及实际业绩息息相关。此番亚投行收获好成绩,与其一年多来的亮眼表现密不可分。数据显示,亚投行总资本金为1000亿美元,运营期间共计批准16个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总投资额将近25亿美元。可以说,这3A既是穆迪评出来的,更是亚投行踏踏实实挣出来的,也意味着亚投行向低利率海外融资又前进了一步。

但记性好的人恐怕还都有印象,一个多月前,恰恰是穆迪把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28年来首次由Aa3下调至A1。不过数日,便又来这么一出“自我打脸”,其纠结复杂的心态足可见一斑。其实从评级专业性角度讲,穆迪出过的“昏招”亦有不少,难言公正、客观、中立。从过往来看,这家寡头机构对中国的苛刻显而易见,而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却是另一套路子,“顺周期”的方法往往夸大繁荣,放大风险。比如,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008年金融危机酝酿之时,穆迪没有发出任何预警。而在危机爆发后,骤然大幅降低这些国家的主权评级致使危机进一步加深。特别可笑的是,在欧债危机前夕,一些违约率蹿升的破产国家仍高居信用榜单前列。见惯了这么多大起大伏和纷纷扰扰,我们对穆迪等评级机构也当多一些理性和淡定,认清其背后的利益牵动链条,扎扎实实、聚精会神把自己的事做好。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面临的现实国情极其复杂,而且走的是一条不同于西方的发展道路,巨大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决定了那些奉行西方标准的机构不会带着公允的目光来看待我们。过去这些年,三大评级机构此起彼伏唱衰过我们的银行业、股市、债市、楼市,结果却是中国经济依然稳健地行走在自己的道路上,堪称风景这边独好。正如有分析人士所指出的,穆迪的最大客户是美国。压低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为的是压低中资金融机构在北美的融资能力;提高亚投行评级,则是希望引导北美资金大举进入。从这意义上说,“追捧”也好,“唱衰”也罢,那背后都是西方利益至上的逻辑,我们权且抱以平常心,既不沉醉于一片大好的想象里,也不被暂时困难所吓倒,走好自己的路才最重要。

有句话说,“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应该有这样的定力和自信。

来源标题:对各类“国际机构评级”何妨淡然视之

责任编辑:韩新春(QY0001)  作者:范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