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边境贸易的减贫作用

2017-06-06 08:35 人民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充分发挥边境贸易的减贫作用

我国陆地边境线沿线地区有不少属于“老、少、山、穷”地区,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在我国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时代条件下,推进边境贫困地区脱贫,可以充分发挥边境贸易的减贫作用。边境贸易包括边民互市贸易、边境小额贸易和边境地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等。让边境贸易产生更大的减贫效果,关键是健全相关制度与政策体系。

边境贸易的红利并不会自动留在边境地区,也不会自动让边民分享。从理论上看,基于比较优势、遵循利润导向而形成的贸易,不会自动惠及贫困群众。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边境地区普遍存在“通道经济”或“过境经济”现象,即境外货物进口后马上运往内地,或内地货物通过边境口岸出口,边境贸易红利也就随之过境,没能有效发挥对边境地区经济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当然也就不能更好惠及当地贫困群众。第二,按照规定,边民互市贸易的主体仅限于边境地区居民(包括来到边境地区的经商人员)。但在现实中,普通边民参与互市贸易的方式主要是“认货”,即边贸企业利用边民的身份办理报关手续从事货物进口,获取互市贸易的大部分收益;而边民“认货”的收益非常低,很多贫困边民甚至没有机会参与边境贸易。第三,长期以来,由于边境居民自有资金不足,而且不容易通过正规金融渠道获得贷款,因而其从事互市贸易的资金大多来自民间非正规金融机构,不仅融资成本较高,而且贸易双方都面临较大金融风险。

边境贸易能否产生好的减贫效果,取决于制度与政策安排是否科学、是否有利于减贫。如果制度与政策设计不科学不合理,就有可能导致经贸往来不畅、规模偏小、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边境居民就难以分享边境贸易红利。破解这一难题,可以大力发展“益贫式边境贸易”,即通过健全和实施边境贸易的主体培育制度、财政金融制度,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边境贸易向有利于减贫的方向发展。

健全边境贸易主体培育制度。只有进一步明确边民或边民组织是边境贸易的重要主体,大力扶持和培育边民互助合作组织特别是吸纳贫困边民的合作组织,大幅度提高贫困边民参与边境贸易的能力,才能让以边民为主体的边境贸易名副其实,让边民特别是贫困边民有更多机会从边境贸易中获取收益。因此,相关制度设计应盯住这一目标和方向,着力将边民培育成边境贸易主体。

健全边境贸易财政金融制度。应通过规范管理、堵疏结合,推动边境贸易金融制度正规化,为普通边民提供安全、便捷的跨境支付、融资、担保等金融服务。还应加大中央财政对边境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制度精准度,完善边民补贴机制,支持边境贸易健康发展。

加强边境贸易软硬件建设。只有补齐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边境贸易才能做大做强,让更多边民参与边境贸易,更好发掘边境贸易在减贫方面的巨大潜力。应大力推动互市产品在本地进行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实现从互市到互市+落地加工的转型升级,把更多边境贸易红利留在边境地区。同时,完善边境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加强边民互市贸易区点及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发展边境贸易和跨境经济的示范性综合平台,进一步优化通关流程设计,提高边贸通关效率,促进边境贸易繁荣发展。(作者为广西青年智库研究会理事长、武汉大学博士)

来源标题:充分发挥边境贸易的减贫作用

责任编辑:韩新春(QY0001)  作者:黄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