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四大机制” 开创“一带一路”美好未来

2017-05-16 08:23 宣讲家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建立“四大机制”,开创“一带一路”美好未来

核心提示:随着“丝路朋友圈”的扩大,如何统筹各方面的要素资源,造福于近44亿人口,既需大量资金投入,更需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建立新型金融体制,才能推动“一带一路”战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建立互联互通机制,才能事半功倍,才能有的放矢,才能造福于沿线各国人民;建立人文合作机制,才能夯实民意基础,筑牢社会根基;建立后续联络机制,才能整合力量,落实峰会理念和主张。

5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在讲话中,习主席对“一带一路”进行了宏观审视。从历史和现实的维度总结了“十六字”丝路精神和“五通”成果,从发展和未来的维度提出了“五路”构想和“七大行动计划”。

万事开头难。从倡议到愿景变为现实,靠的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务实合作。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启,“丝路朋友圈”的扩大,后续系列措施的跟进,如何统筹调度各方面的资源,克服推进过程中的矛盾问题,造福于近44亿人口,既需大量资金投入,更需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

建立新型金融体制。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血脉通,增长才有力。从“一带一路”实施成果来看,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显然推动“一带一路”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关键在金融支撑。在习主席的主旨演讲中多次提及金融体制的建设与构想。简要归纳可以体现在诸多方面。

多形式的金融合作。比如亚投行为“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提供贷款,设立丝路基金的投资,还有中国与东欧成立“16+1”金融控股公司,同世界银行等传统多边金融机构的合作。这些都是近年来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过程中实践探索出来的基本合作形式。下一步随着“一带一路”的纵深推进,这些多形式的金融合作必将不断创新完善。

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一带一路”并不缺乏钱,但如何用好资金,发挥金融保障作用,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因此要着力建立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金融保障体系,创新投资和融资模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建设多元化融资体系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普惠金融,完善金融服务网络。

更透明的融资原则。在“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更多是发挥丝路基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中国宣布投入一揽子的资金,也只是起到一种撬动和引领作用。面对“一带一路”巨大的基础设施投入,既要强化金融合作,更要强化融资标准和原则。加强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及其他多边开发机构合作支持“一带一路”项目,同有关各方共同制定“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才能激活“一带一路”的资金活水。

建立互联互通机制。从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通”来看,“一带一路”涉及到多层面的互联互通。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想当然的推进项目建设,不能“山坡牧羊”式的走走停停,而是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互联互通机制作为保障,这样“一带一路”建设才能事半功倍,才能有的放矢,才能造福于沿线各国人民。

多维联通渠道。“一带一路”关键在通。对于沿线各国而言,选择的联通方式有侧重,有的可能侧重于中欧班列,有的侧重于航空运输,有的侧重于集装箱运输。但无论侧重于哪方面,都必须要大力推动陆上、海上、天上、网上四位一体的联通,都必须聚焦关键通道、关键城市、关键项目,联结陆上公路、铁路道路网络和海上港口网络。只有对联通渠道进行统筹建设,统筹管理,才能扬长避短,才能通达四海、联通五洲。

资源能源网建设。“一带一路”联通亚洲、欧洲和非洲,覆盖全球60%左右的人口,参与国家类型不同,资源丰富。一带一路”沿线的65个国家能源和需求分布不均衡,尤其是清洁能源资源丰富、互补性强。通过能源电力的互联互通,将有利于增进各国间经贸联系,实现互惠共赢。但如何发挥出能源建设的支撑作用,显然需要着力于建设一个全球能源互联网和跨区域物流网建设。

统一的联通秩序。各国历史文化不同,发展程度不同,社会体制不同,要实现这么多国家的互联互通,确实是一个棘手的难题。因此要尽快在政策、规则、标准等方面建立统一的尺度,明确统一的秩序,各国都按照这个三位一体的联通法则来执行,都按照统一的法则来实施,就会减少联通过程中的矛盾问题,就会不断凝聚发展合力。

建立人文合作机制。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弘扬丝绸之路精神,开展智力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等建设,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各领域广泛开展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夯实民意基础,筑牢社会根基。要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心相通,关键要建立完善一套多层次的人文合作机制。

教育合作。习近平主席提出要把“一带一路”建设成创新之路,显然需要强化教育合作,尤其是要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提升合作办学水平。只有人员素质提高了,科技发达了,才能让“一带一路”建设更加高效。在未来5年内安排2500人次青年科学家来华从事短期科研工作,培训5000人次科学技术和管理人员,投入运行50家联合实验室。由此看来,教育合作必须务实推进。

智库引领。“一带一路”是一个百年工程,一项造福全人类的民生工程。从2013年的倡议,到现在的初见成效,这只是一个开端。随着参与国家的逐渐扩大,随着一大批项目的落地生根,必然会遇到更多的深层次矛盾问题。尤其是面对地区热点持续动荡,恐怖主义蔓延肆虐,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等严峻挑战,需要我们沿线各国发挥智库作用,建设好智库联盟和合作网络,对“一带一路”建设做一些前瞻性的思考和研究,提早预判。

文化保护。文明在开放中发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如何让沿线各国的文明能够交相辉映,既要保护好各国的历史文化,更要利用好历史文化,让历史文化成为文明互鉴的桥梁和纽带。因此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遗产保护,这本身就是人文交流合作的基础。

建立后续联络机制。“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今年中国规模最大的主场外交,也是自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主办的规格最高的国际会议。但对于国际社会来,对于沿线国家来说,不只是看盛会的成功,而是期盼后续能够采取哪些体制机制来落实这些理念和主张。毕竟“一带一路”只是一个倡议,只是一个“朋友圈”。大家聚在一起,如何发挥各自作用,如何落实各自责任,需要一种力量整合,需要一种常设性的机制来保障。

成立“一带一路”中心。比如提出下一步我们将成立“一带一路”财经发展研究中心和“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这就从宏观上对“一带一路”进行了统筹管理,大家有啥想法,如何推进落实一些关键性的发展项目,如何破题建设中的重大问题,都可以通过这两个中心来协调沟通。

建立功能中心。“一带一路”亦如一个大合唱,需要“一带一路”财经发展研究中心和建设促进中心的统筹指画,同时也需要更多的合作中心与能力中心的协同跟进。比如提出同多边开发银行共同设立多边开发融资合作中心,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合作建立能力建设中心。这就补足了短板,确保了实效。

打造合作平台。以人文合作为例,我们不能只是提出了目标,就坐等风来,就期盼获得收益和成果。而是要着手建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合作平台。比如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打造新闻合作联盟、音乐教育联盟以及其他人文合作新平台。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后续联络方式。

来源标题:建立“四大机制”,开创“一带一路”美好未来

责任编辑:韩新春(QY0001)  作者:张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