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智库]该如何认识和理解“一带一路”

2017-04-20 10:35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一带一路”提出3年多来,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中国同近40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同近30个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也态度积极,以亚投行、丝路基金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断深入,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逐步落地。

有人认为“一带一路”只不过是一种经济合作。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究竟该如何认识和理解“一带一路”呢?

hxcqlzk20170420004

资料图

澄清关于“一带一路”的几个误解

对“一带一路”倡议,人们可能有一些误解,我们有必要给予澄清。比如,有人说“一带一路”是中国要在这么大的区域建立自由贸易区。还有种误解是把“一带一路”只看作一种经济合作。还有人把“一带一路”单单看作中国对外援助。还有一个误解:有些国际媒体说,中国推动“一带一路”,是将过剩产能转移出去。其实这些理解都是不准确的,或者是片面的。

我们讲的“一带一路”,概括起来可以称为“五通”。第一个“通”是政策上的沟通,首先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府在政策上进行沟通。大家要有一个共识,即发展基础设施的共识、发展经济的共识,这样才有可能进行政策的协调。然后是基础设施的连接,道路、铁路、航路的畅通。这样的沟通为贸易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接下来就是资金融通和贸易相通。最后还有第五个“通”,那就是民心相通。它包含广泛的文化交流、教育的合作、社会意义上的合作乃至妇女和儿童事业的合作。

政策的沟通并不意味着,中国计划与6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谈判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区。“一带一路”作为一种合作它不仅仅是经济的,还有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既然是合作共赢,“一带一路”也就注定不是单一的对外援助。而且经过七八年的市场调整,中国许多过剩产能已经被消化了,有些企业已经关闭了。所以,“一带一路”倡议并不是为了转移过剩产能。[详细]

hxcqlzk20170420003

资料图

“一带一路”呈现七大新气象

提升中国软实力。“一带一路”既有中国文化又有中国特色,这个中国特色越来越对别的国家产生吸引力,具有世界意义。

融通中国梦与世界梦。“一带一路”依靠中国与沿线国家已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主动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把中国现在的产能优势、技术优势、资金优势、经验和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将中国机遇变成世界机遇,融通中国梦与世界梦。

打造包容性全球化。“一带一路”给全球化提供更强劲动力,并推动改革传统全球化,朝向开放、均衡、包容、普惠方向发展。

全球治理的新抓手。“一带一路”体现了中国倡导的全球治理新理念:共商、共建、共享。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超越国家的狭隘、利益差异,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着眼于人类文明的永续发展,推动建立文明秩序,超越狭隘的民族国家视角,树立人类整体观,让中国站在国际道义制高点上。

推动欧亚大陆回归人类文明中心地带。在地理大发现之前,世界的中心是欧亚大陆,即从西班牙海岸延伸到中国海岸的一整块大陆,当时的主要商道就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断了以后,很多国家都想恢复。恢复丝绸之路是百年梦想,因为欧亚大陆内陆国家物流成本非常高,根本竞争不过海上,而产业链都是沿海布局,内陆地区就落后了。不打通丝绸之路,内陆与沿海地区的发展差距就难以消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提出了东西文明对话、欧亚大陆桥的概念。第一个欧亚大陆桥是从海参崴到鹿特丹,第二个是从连云港到鹿特丹,第三个是从昆明到鹿特丹。这些理想因为“一带一路”而全部实现,欧亚大陆已开通35条欧亚快线。这就是欧亚大陆的复兴,重塑全球地缘政治及全球化版图。

打造文明新秩序。“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实现了国际政治从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到地缘文明的跨越。一是超越地缘政治。二是超越地缘经济。“一带一路”建设强调市场化运作,但也体现正确的义利观,强调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有机统一。[详细]

hxcqlzk20170420005

资料图

把握地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着力点

“一带一路”建设作为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其支撑体系设计和政策工具选用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已经有了很大差别,传统的土地、税收、要素价格等方面的优惠措施以及各种形式的选择性补贴,其运用空间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如何统筹新阶段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与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来说,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实际上,从区域层面看,“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是如何“通”。规划通、信息通、资金通、物流通、人员通,惟这“五通”方可使“一带一路”建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效应落到实处。为此,必须谨防“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家利益地方化倾向,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方式给出“负面清单”式的清晰导向,引导地方政府形成更为理性的政策预期。地方政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应摆脱路径依赖,立足政府职能转变和制度创新,把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放在营造环境、提供服务、培育需求上,加快突破阻碍“五通”的体制机制束缚,不断推进要素流动便利化。[详细]

1452216898652  

千龙智库生产真知灼见。了解更多内容,敬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责任编辑:韩新春(QY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