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前风险管理应从三个方面抓起

2017-04-12 08:24 学习时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事前风险管理应从三个方面抓起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人类活动日趋频繁,天气异常时有发生,安全生产、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矛盾冲突,每年全国各地都会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有的甚至是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尽管各级政府部门都制定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许多地方政府成立了应急办,许多突发的公共事件得到了及时处置,但每年的突发公共事件还是造成了不少人员伤亡和巨额经济财产损失,有的还造成比较严重的社会影响。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唐山考察时指出,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

要想减少甚至杜绝突发公共事件,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领导干部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树立风险意识,开展风险管理,从事后的应急管理转向事前的风险评估,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

第一,及早识别发生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风险。风险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下,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只有在正确识别出本地区、本部门所面临的突发公共事件风险的基础上,领导干部才能够主动选择适当的、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识别突发公共事件的风险,就是估计发生某类、某个突发公共事件的可能性有多大,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不同种类的突发公共事件,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等都不一样。因此,要分类开展突发公共事件风险识别工作。

对于自然灾害,要分析当地气候、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以及历史上各类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频率等,估计当地发生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的可能性。

对于事故灾难,要掌握当地可能会发生事故灾难的企业情况,全面排查安全隐患点,估计当地工矿商贸等企业发生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事故灾难的可能性。

对于公共卫生事件,要分析当地自然环境和卫生条件,估计当地发生疫情、食品安全事件等公共卫生事件的可能性。

对于社会安全事件,要分析当地社会矛盾和影响社会稳定的重点人群状况,开展舆情监测,估计当地发生群体性事件、暴力恐怖事件等社会安全事件的可能性。

第二,建立突发公共事件风险评估制度,开展风险评估工作。风险评估是指如果风险事件一旦发生,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生命财产等方面可能造成的影响和损失进行量化评估。目前,地方政府普遍建立了应急管理制度,但许多地方政府还没有建立风险评估制度。为此,应尽快研究制定突发公共事件风险评估制度,做好不同种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风险评估工作。不同种类的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不一样。有的影响范围大,有的影响范围小;有的人员伤亡多、经济损失大,有的人员伤亡少、经济损失小。这与突发公共事件的种类、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当地防灾减灾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等有关。开展突发公共事件风险评估,要综合考虑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经济社会的易损性和当地应对能力三个方面,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划定风险等级,如风险很高、风险较高、风险一般、风险较低四个等级。

对于自然灾害,要综合评估当地发生某种自然灾害的可能性、可能造成的经济社会损失和当地防灾减灾能力。可以通过专业模型评估某种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利用现状评估易损性,根据有关政府部门的财政实力、政策措施、技术装备等情况以及人民群众掌握的防灾减灾知识、群防群测体系建设等情况对当地防灾减灾能力进行量化打分,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图层叠加功能绘制风险地图,不同风险等级用不同颜色标注。

对于群体性事件,要根据舆情监测情况分析事件的社会关注度(如关注人群的数量和范围、关注频率)、群众利益诉求的强烈程度、群众对政府部门应对措施的满意度、情绪等;根据当地情况分析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可能造成的经济影响、社会影响和政治影响,如对当地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正常运转、人民群众正常生活、政府公信力等方面的影响;根据预案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技术装备条件等分析应急处置能力,综合上述情况确定群体性事件的风险等级。

第三,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风险。根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评估后的风险等级情况,确定轻重缓急,采取不同的对策措施。对于风险很高的突发公共事件,要重点应对、先行应对。例如,对于风险很高的安全生产隐患,要求企业进行限时整改,或者搬迁到相对安全的地方。对于建设PX项目、垃圾焚烧厂等风险很高的邻避现象,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进行辟谣,果断采取项目暂停、利益补偿等措施,避免酿成重大群体性事件。

实行突发公共事件登记报告制度,建立全国突发公共事件案例库,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等进行大数据分析,摸清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预防。

综上所述,对于突发公共事件,各级领导干部不能“亡羊补牢”,而是要“未雨绸缪”,做好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工作,主动作为,努力实现社会长治久安。

来源标题:事前风险管理应从三个方面抓起

责任编辑:韩新春(QY0001)  作者:金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