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京津冀区域联防联控要求

2017-03-17 08:40 中国环境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满足京津冀区域联防联控要求

天津市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要进一步完善全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涵盖大气、水(含水资源)、土壤、噪声、辐射等环境要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全市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满足京津冀区域联防联控要求。到2017年底,要完成4个环境空气质量交通站建设,2020年底前实现土壤环境监测点位各区全覆盖。

按照统一标准规范开展监测

《方案》在主要目标中提出,到2020年,全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要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各级各类监测数据互联共享;生态环境监测立体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监测与监管协同联动,初步建成各环境要素统筹、标准规范统一、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全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使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

《方案》提出,要建立全市统一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由市环保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规划、整合优化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建设涵盖大气、水(含水资源)、土壤、噪声、辐射等环境要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全市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满足京津冀区域联防联控的要求。各环境要素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开展监测和评价,客观、准确反映天津市环境质量状况。

其中,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方面,要构建覆盖全市各区、乡镇街、重点区域(含工业园区)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形成天地一体化、应对复合型大气污染的监测网络格局,实现空气质量全方位、动态化监测。加强环境空气质量背景监测站、交通污染监测站、区域监测站建设,2017年底前完成4个交通污染监测站建设;选取典型站点开展颗粒物组分观测。

在水环境质量监测方面,建成地表水(入境断面、一级河道、二级河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湖库、入海断面)、地下水、海洋功能区全覆盖,人工与自动监测相结合的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以国家水环境考核断面为核心,按照流域单元的原则设置省界入境断面和市控考核断面,强化跨省、区界水体监测;以人工监测网络为基础,在具备条件的重点水域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加强水生生物监测能力建设。

在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面,市环保部门会同市国土、农业等部门统一规划建设全市土壤环境监测网络,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开展监测。2017年,建立全市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和土壤风险监控网络,2020年底前实现土壤环境监测点位各区全覆盖。合理确定监测指标,在必测项目的基础上,根据区域污染特点,有针对性地增加特征污染物监测;建立土壤环境监测基础数据库,构建土壤环境监测信息化管理平台。

在声环境质量监测方面,建成较为完善的声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构建噪声自动监测系统,监测点位覆盖全市各类声环境功能区、交通噪声源、建筑工地及机场;采用固定站与车载移动站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环境噪声及重点噪声源实时监控;促进环境噪声手工监测向自动监测的转化;绘制城市噪声地图。

在辐射环境质量监测方面,建成较为完善的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网络,实现全市重点区域的辐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的实时采集、实时传输与实时监控。建设完成“天津市核与辐射应急监测调度平台”,满足全市应急监测信息通讯、汇总、处理、分析、调度及快速响应等要求。

扩大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络范围

《方案》同时提出,要进一步健全重点污染源监测网络。完善人工与自动相结合的污染源监控体系。国家重点监控排污单位要按照国家要求建设稳定的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同时根据天津市情况,进一步扩大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络范围。加强重点产业典型特征污染物如挥发性有机物、重金属等监测能力建设,开展特征污染物自动监测试点工作;开展建筑工地、施工堆场扬尘污染在线监测;加强面源、移动源的监测与统计。开展重点核技术利用单位放射性污染监测,积极推进自动站点建设。全面推进排污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加强对企业自行监测的日常监管和执法检查。

《方案》明确,2017年底前完成天津市重点污染源监测数据平台与全国数据平台对接;2019年底前完成集数据采集、管理、查询、分析、报警、发布等功能于一体的“天津市重点污染源监测综合监控系统”的升级改造,进一步满足环境管理要求。

要进一步加强生态监测系统建设,开展全市生态状况监测、调查与评估,强化天地一体化的生态遥感监测系统应用,重点针对生态功能区、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含自然保护区)、农产品主产区、饮用水水源地等地区的典型生态问题进行监测与评价;加强无人机遥感监测和地面生态监测,实现对重要生态功能区、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等全覆盖监测。

要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监测分析能力。建设环境监测综合实验室,力争具备水和废水、环境空气和废气、土壤和沉积物、固体废物等环境介质全分析能力;拓展持久性有机物监测前沿领域,提高痕量有机污染物监测分析能力,2018年底前建成二恶英实验室。

此外,《方案》还对全市生态环境监测信息集成共享、提高生态环境风险预警及应对能力、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与监管联动机制、健全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制度、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等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来源标题:满足京津冀区域联防联控要求

责任编辑:韩新春(QY0001)  作者:郭文生 任效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