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回流背后的机遇和挑战

2017-02-24 08:14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农民工回流背后的机遇和挑战

眼下,东部沿海多地再现“用工荒”,各地使出浑身解数吸引人才,“抢人大战”愈演愈烈。与此同时交通运输方面传来消息,西部人口大省四川今年春运期间发送旅客比去年同期出现明显下降,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外出务工人员减少。媒体在调查中发现,很多“60后”与“90后”农民工已不再愿意出省务工。

造成农民工外出务工数量减少的原因很多,其中推力和拉力是两个主要因素。在推力方面:一是东部城市发展的需要,去产能,调结构,导致农民工就业机会减少;二是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仍在持续,企业开工不足,用工量减少。在拉力方面:一是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家门口就业机会增多;二是随着精准扶贫的推进,农村发展空间增大,农村吸引力增强。

中国农民工流动呈现典型的地域特征,即中西部向东部单向转移,东部地区则集中于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地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部源源不断的农民工为东部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廉价劳动力,支撑起劳动密集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创造了中国经济奇迹。但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随着人口结构的逐步转变,传统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如今,渐成趋势的农民工外出数量减少更像是一个标志,反映出中国经济发展正在走向新的阶段。这对东部经济发展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意味着短期阵痛,但只有迈过“劳动密集型”之槛,才能真正跨入“技术密集型”之门,迎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新阶段。

对广大西部地区来说,农民工的回流是难得机遇。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外打工多年,大都具有一技之长,且培养了职业精神,完成了从农民到熟练工人的转型。这是西部发展重要的人力资本。越来越多人选择在本地就业,不仅节省了企业的培训成本,还能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有利于缩小东西部的差距。同时,相较于未外出的农民,农民工思想更开放,更具开拓和创新精神,能够将城市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带回农村,改变贫困地区的“贫困文化”,加快精准扶贫的进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民工的回流在西部地区产生的将是正向循环效应,不仅意味着本地发展环境越来越好,也意味着本地发展潜力越来越大。

从未来发展趋势看,随着中西部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工的回流会越来越多。这种深层次变化,恰恰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运行大逻辑的现实反映。对中西部地区的政府和企业来说,要让农民工回得来、留得住,还需要创造更多的条件,提供更好的保障,让农民工身安更心安。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

来源标题:农民工回流背后的机遇和挑战

责任编辑:薄晨棣(QY0025)  作者:杨立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