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脱欧”:英国与欧盟的埋头缠斗

2017-01-22 08:14 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软硬“脱欧”:英国与欧盟的埋头缠斗

1月17日,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公布脱离欧盟方案,宣布将不再留在欧盟共同市场,重新与欧盟签署自由贸易协议。这是自7个月前英国全民公投决定“脱欧”后新政府首次向欧盟亮出分手底牌。这个关键条件被称为“硬脱欧”,与欧盟坚持的“软脱欧”差距甚大,意味着双方将围绕英国“脱欧”条件展开一场命运攸关的埋头缠斗。

据报道,英国的“硬脱欧”方案主要包括12个目标,其核心要件为三条,即彻底离开欧盟共同市场,完全控制边界并限制移民自由流动,同时,以新的双边自由贸易条款维持与欧盟共同市场的经济联系。特蕾莎·梅称这一愿景是以完全独立身份打造“真正全球性的英国”,通过与欧盟保持平等互利关系,实现英国的更加强大、公平、团结和开放。

欧盟对英国版的脱离方案持否定态度,特别是另一位铁娘子默克尔领导的德国尤其不能接受这种零和式单方算计。欧盟的强硬派主张通过谈判或许可以接受英国的“软脱欧”,即英国留在欧盟共同市场,让渡部分边界主权,适当限制移民自由进出英国以缓解就业压力。这一立场与英国内部温和派态度接近,可以实现双方的利益最大化而确保英国与欧盟的一体化关系。

在反对“硬脱欧”的阵营来看,英国版“脱欧”条件危害显而易见,其一是英国便宜占尽却不承担任何共同和普遍责任,这对其他成员国形成极大的不公平和不对等。其次,英国“脱欧”不付出巨大代价,将树立糟糕的先例和典型,诱使其他具有离心倾向的欧盟成员国效仿,进而导致欧盟其余27国也难以保持凝聚力和向心力,最终造成欧盟解体和欧洲一体化进程彻底夭折。

英国政府的“脱欧”决定无疑是个战略选择,去意已决毋庸置疑,因为欧盟已被视为英国维持持续发展和强大的鸡肋,甚至弊大于利。从英国自身寻求重塑辉煌的角度看,没有继续与欧盟捆绑的必要。回顾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历史立场沿革,可以清楚地看到,英国的进退去留均出于机会主义和本国利益至上的考量,防止欧洲大陆统一并成为英国的战略对手,这才是英国大陆政策的核心和一贯诉求。

然而,如何埋葬这桩乏味婚姻,英国本身也困难重重,举步维艰。首先,英国与欧盟经贸关系非常密切,欧盟是英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对欧贸易额占英国外贸总量的半壁江山,就此绝交损失之大不言而喻。其次,“脱欧”派虽然在英国略占上风,但并不代表全民集体意志,“软脱欧”主张大有市场,体现了维持英欧一体化的力量。其三,苏格兰主流民意选择推进欧洲一体化,坚持留在欧盟,英国政府彻底“脱欧”,可能导致苏格兰以全民公决方式脱离英国,使英国付出难以承受的成本。

“硬脱欧”版本的出台,显示英国政府对欧盟已毫无眷恋和彻底分家,无疑堵死了“软脱欧”的可能路径,在自己破釜沉舟的同时,也把欧盟统一派逼到悬崖,因此必然引起对方强烈质疑和反对。可以想象,围绕英国如何“脱欧”,双方将陷入一波又一波的口水战和一轮又一轮的讨价还价,这无疑对双方都是一种磨难。当然,特蕾莎·梅在抛出“硬脱欧”方案时也留下活话,即这一方案只有在英国议会投票认可后才能成为谈判蓝本。如此说来,英国是否真正“脱欧”和如何“脱欧”,又把双方带入一团希望与侥幸交织的迷雾。

在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分离主义和保守主义大行其道的今天,英国强势“脱欧”是去全球化思潮的体现,它与特朗普逆势夺取美国大选胜利和欧洲多国极右翼阵营强劲反弹,都源自同样的内在逻辑和同质的外在因素。而且,这股盛行于发达国家的思潮遥相呼应,彼此借力,抱团取暖,已聚集起巨大势能,正对世界经济、政治和安全格局构成严重冲击。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无论是英国“脱欧”,欧盟“留英”或维持欧洲一体化进程,无论是特朗普主张制造业重心回归本土并重启双边贸易谈判,抑或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内部的欧盟存废之争,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短视战略和短期行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全球化进程造成的阶段性问题。顺应全球化大势,加强世界经济综合治理,挖掘内部发展活力和潜能,丰富发展模式和增长路径,并打造更为开放、均衡和互利的经贸和产业关系,才是包医百病的良方良药。

来源标题:软硬“脱欧”:英国与欧盟的埋头缠斗

责任编辑:薄晨棣(QY0025)  作者:马晓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