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将试点垃圾“简单”分类

2017-01-17 08:10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试点垃圾“简单”分类

昨天(16日)下午,北京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就加快治理“大城市病”举行联组讨论会,“交通拥堵”话题毫无意外成为全场焦点。副市长张建东表示,治理交通拥堵,需要综合利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对市民居住停车位会尽量满足,但是在出行车位供给方面,特别是交通拥堵地段,将视情况控制车位数量。同时,针对垃圾分类问题,政府有关部门表示,垃圾“简单”分类试点今年就将开始。

联组会上,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高扬发言说,北京机动车管理现阶段主要采取“限购”、“限行”、“限外”等行政管控方式,“但目前,缓堵效果在逐渐减弱。”他建议,通过严格控制出行车位供给总量以及调整公共停车场价格等方式,降低机动车拥有量和使用强度,逐步用经济手段替代行政管控。

张建东说,交通问题是一个综合问题,有交通设施供给问题,有交通管理的问题,也有市民参与的问题。他表示,在现有机动车保有量较大的情况下,缓堵需要综合利用经济、法律、行政的手段,尽量降低机动车的使用强度。

张建东举例说,静态停车其实对动态行车就有很大影响。他表示,目前政府正在积极研究差别化停车政策,一方面尽量满足居民的居住停车,另一方面控制出行车位数量,尽量减少在交通拥堵地段的停车设施。他说,在居民居住停车方面,将通过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比如在一些小区建设立体停车示范点等,另外进行社区自治和机关大院采取错时停车的办法等,满足居民的居住停车需求。

但是在出行车位供给方面,特别是在交通拥堵地段,张建东说,“不是所有地方都设置那么多车位。”他以西单为例,正是由于很多市民都知道那里停车位很少,所以大家去西单要么选乘公交,要么坐地铁,要么打车去。“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停车位的多少引导了小汽车的使用强度。”张建东说,可以通过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比如中心城区停车价格高于外围其他区域,这样就能引导车辆尽量少进入中心城区特别是核心区。

“垃圾分类”也是联组会上委员们关切的话题。孟大鹏委员就感叹,尽管已经在北京试点了多年,但不少居民依然不知道该如何分类处理垃圾,即便居民在归拢垃圾的前端实现了分类,在垃圾运输过程却又重新“混合”,他现场发问:“垃圾分类到底该如何推进?”

张建东回应说,垃圾处理的问题,涉及到分类、运输、消纳的整个链条。他表示,北京垃圾分类试点已经推行多年,80%有物业的小区都在垃圾分类试点,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很多,有些原因还互为因果。”张建东说,一方面原因是居民分类情况参差不齐,分类并不彻底,导致运输过程中又将垃圾进行了混装,而当居民看到混装后,又会反过来影响他们认真分类。

“这方面确实还要加强统筹,让分类更简单,更科学。”张建东说,可回收的和不可回收的,大家不好分辨,今后垃圾分类将尝试更“简单”一些,比如餐厨垃圾用小桶单独存放,干湿分开。另外,运输分开,餐厨垃圾由专门的密闭式车辆进行运输。他表示,目前全市已有2万名垃圾分类志愿者指导分类。今后还将加大社区监督,加大宣传指导。

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主任孙新军也参加了联组会,他表示,试点“简单”分类之后,还可以将垃圾桶分为大桶和小桶两种。“比如大桶专门用来装不会烂的垃圾,小桶装会烂的垃圾,小桶半天就清理一次,大桶三天才清理一次,如果你把垃圾扔错了位置,周围邻居就要臭三天。”他透露,垃圾“简单”分类试点今年就将开始,目前市城管委已有初步方案。

来源标题:试点垃圾“简单”分类

责任编辑:薄晨棣(QY0025)  作者:陈涛